朝阳环卫清运车辆已完成智能化改造,可生成电子标签,清运时可借此识别垃圾来源、重量、品类等信息。 本报记者 程功摄
朝阳区各垃圾楼和环卫清运车辆近日完成智能化改造。一袋垃圾在清运时,可查询到垃圾来源、重量、品类等信息,为精细化分析谋判提供数据支持。
在双井九龙山社区的一处垃圾箱,社区工作人员熟练地打开手持电子设备扫描电子标签,便可自动填写所在位置、垃圾类型、收运方式等。提交完成,便能生成一个电子标签。这个电子标签被贴在收运保洁车的车身上,随后,保洁车驶向附近垃圾楼。在感应区,垃圾楼自动识别这一枚电子标签,电子显示屏上还会实时展示垃圾重量和来源。最后一步,环卫人员按下压缩箱旁边的红色按钮上传数据。截至目前,朝阳区的216个自管垃圾楼、192辆压缩车和65辆餐厨车以及4座末端处理设施,均已加装了计量称重和刷卡系统,且全部与市级平台对接。(记者朱松梅 通讯员单艺伟)
原标题:北京市朝阳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