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现代生活网资讯正文

揭秘:明成祖朱棣建大报恩寺塔七大谜团

2018-04-09 18:24:10  阅读:949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范文芳

  谜团之一:朱棣建塔到底是想报谁之恩?

  史书上讲得很清楚,朱棣为报母亲的养育之恩而建。但具体谁是他的母亲,这里就很有学问了。近来出版的学术着作似乎为此事定了论,“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碽妃而建”。如中国古建筑权威潘谷西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元明卷》(第四卷)就持有这种观点,不久前笔者去拜访潘先生时,他还是这样说。但历史就是这么回事情,各种说法一多,特别是大家都说碽妃是朱棣生母,事情就复杂了,这个报恩寺塔为谁而建,真相便难辨了。实际上,在朱元璋当皇帝时,工部侍郎黄立恭奏请修葺,但因为国力问题,一直未能动工。这样,一直拖到朱棣迁都北京时,方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棣借建塔“扬先皇太后之德”是有道理的。

  谜团之二:为何选址于浪漫的长干里?

  大报恩寺塔的具体地点在南京城南的东长干里,现今的雨花路东侧,这个地方是中国的古典浪漫所在。唐代大诗人李白诗歌《长干行》里有名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故事就发生于此。民间有传说,早年这里有“异气”。在朱棣建塔前,这里曾有阿育王佛塔。崇佛的梁武帝萧衍,于大同八年(公元543年)对塔作了改造,复建长干寺,易名长干塔。宋天禧年间,又改为天禧寺,后建圣感塔。元至元年间,再改为天禧慈恩旌忠寺,元末塔毁。

  梁武帝为什么要复建长干寺?其在《幸阿育王赦诏》中称,时出现了异常天象,“月犯五车,老人星见”。在塔建好后,顿现祥光。有诗“长干塔”称:“十丈祥光起相轮,铁浮屠镇法王坟;只愁西域神僧至,夜捧长干刹入云。”阿育王即铁轮王,传说曾于一日一夜间,役鬼神造了八万四千塔,此塔即是其中之一。此塔在梁武帝改造前,曾经多次重建。但自塔成后,这里就出现异气,成为佛门宝地。顺便交代一下,2008年8月,因南京重建大报恩寺塔,“长干塔”的地宫被当作大报恩寺地宫而意外被发现,出土了一只高达1.3米的大铁函。

  铁函内发现了一座金光闪闪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的塔刹部分。朱棣把报恩寺塔选择在此,是否是这种考虑呢?这里也有一个传说,朱棣“靖难起兵”前曾向马皇后发誓,如果当上皇帝后,便建一寺塔报答。在兵渡长江时,江中忽然涌出一座宝塔,朱棣一惊,忽然想起了起事前的誓言。在当了皇帝后第二天,出现了一起怪事,天禧寺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灾。有人报信给朱棣,朱棣听说后让人不要救火,结果大火把寺烧得一干二净。火灭后,朱棣命人把寺址上所有的灰烬杂物全部铲净,扔到长江里,在原址重新建寺建塔——此即大报恩寺和大报恩寺塔。

  从朱棣亲自拟就的《御制大报恩寺左碑》看,朱棣的想法里还是考虑到这里“佛缘”的。“辉焕一新,重造浮图,高壮坚丽,度越前代,更名为‘大报恩寺’,所以只灵迎贶,上资福于皇考皇妣……”此后,大报恩寺塔也是异象不断。如明孝宗朱佑樘去世后,17岁的朱厚照当了皇帝。朱厚照当皇帝头一年(公元1506年),多年平安无事的大报恩寺塔出问题了,让雷击坏了。时朝臣建议立即予以大修,但此建议遭到反对,有人认为这是不祥征兆,有警告新皇帝的天意。《明史·曾鉴传》(卷185)记载了此事:“正德元年,雷震南京报恩寺塔,守备中官傅容请修之。鉴言天心示儆,不宜重兴土木以劳民力,乃止。”

  谜团之三:囚犯参加修建报恩寺了吗?

  报恩寺、塔的建设周期很长,工程量惊人,前后花了19年时间(一说16年)。朱棣在生前并没有看到此塔的建成,未报成恩,至他北征途中意外病死时,仍没有建好,一直到他孙子朱瞻基当皇帝的宣德六年(一说宣德三年)才完工。这么大的工程,需要的人力非同一般,据说共有十万人参与了建设。那么人都是从哪来的?一般说法是“征集军匠夫役”,即主要是两种人,一是士卒,二是民工。从《明史》所透露的情况看,在现场的士卒确实有不少,但不一定是劳力,而是维持劳动秩序和安全保卫事务的。这么多士卒在施工现场就有疑问了,难道怕工人跑了?民间传说,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报恩寺、塔为犯人所建。

  谜团之四:建塔匠人后来“绝种”了?

  大报恩寺塔在中国古建筑史上有自己独特的地位,素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的美誉。大报恩寺塔其美在塔形,平面八角,高九层;塔的覆瓦和拱门都用五色琉璃构件,塔共用2000两黄金做成。飞马、飞羊、狮子、白象等图案,生动美观。全塔共悬挂风铃152个,塔内置油灯146盏,日夜通明,名为“长明灯”,每昼夜耗油达64斤。大报恩寺塔贵在建筑所用琉璃构件。琉璃,其实就是陶瓷技术中的一种。但建塔琉璃的烧造有独特的方法。

  琉璃在中国古代文献上有多种名称,如“璆琳”、“琉璃”、“陆离”、“青金石”、“青玉”、“颇黎”、“玻璃”等,早期的琉璃泛指自然宝石或人造宝石、玻璃、陶胎铅釉制品等三种物质,元明以来,琉璃特指陶胎铅釉制品。琉璃以陶土为胎,经1200℃上下的高温烧制后,表面涂刷铅釉,再经800℃左右的低温烧制方成,属低温色釉。其以氧化铅或硝为助熔剂,以铁、铜、钴、锰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再配以石英制成。但具体怎么做,都使用了什么配方?据说失传了。

  报恩寺塔的琉璃匠人都来自外地,以山西为多。烧造工艺失传可能与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方式有关。有关琉璃的烧制技术,尤其是釉色配方秘不外传。过去琉璃制作都是匠人世代相传或师徒相承,素有“父传子、子传孙,琉璃不传外姓人”和“传子不传女”的习俗,年代久远,技术难免失传。还有一种往往被人忽视的原因,琉璃烧造工艺配方中含有可提高彩釉融流性和光亮度的元素铅,有很强的毒性。那些世代从事琉璃烧造的家族成员中,多因铅中毒而短寿,甚至不能生育子女,直接“绝种”,这在客观上导致了琉璃工艺的失传。

  谜团之五:两套备件何时会出土?

  上面说了,大报恩寺塔最精贵之处在琉璃,这也是过去人将之称为“宝塔”的原因。从工艺失传情况来看,这也是它的最难之处。民间传说,当年即意识到这种情况,再烧是烧不出原样的,所以朱棣令工匠烧造时作了备份,以备将来损坏时替补。当年出于建设应天都城的需要,朱元璋曾召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到南京。朱棣在兴建大报恩寺、塔时,也召集了大量匠人,特别是琉璃匠人。在宝塔山外的今窑岗村一带,设官窑,烧造建塔所需的大量琉璃构件。

  传说,当年共有七十二座窑场。在大报恩塔造好,这些窑场就废掉了。前几年,南京在建设城南立交桥时,古窑址一带也发现了大量的琉璃构件,笔者接到信息后,曾赶去采访调查,并且拿回了一些碎片。后因报社搬家,这些东西就被人扔了。笔者当时看到,当时出土的构件上确有墨汁标记,指明此构件位于什么位置。后这些构件,让南京有关方面运到夫子庙的江南贡院里临时保存。这些迹象都显示,报恩寺塔的两套备件在事实上应该存在的,但需要最后的考古发现来证实,什么时候能出土,目前还是个谜。

  谜团之六:太平军为何要炸塔?

  大报恩寺塔矗立在南京城南长达400多年,直到1856年才毁掉。大报恩寺塔的消失,“责任人”是太平军——“咸丰六年,遭洪杨焚毁,并砖库亦被炸去。”“咸年六年”,就是公元1856年。当年秋天,太平军发生了严重的内讧,洪秀全、杨秀清之间矛盾爆发。时督师江西的北王韦昌辉,接到天王密诏(一说无密诏)后,率兵3000连夜回天京诛杀杨秀清及其家眷。

  韦昌辉图谋不轨,有意扩大事态,株连杀戮杨部属二万余人,史称“天京事变”。翼王石达开闻讯冒险赶回天京,指责韦昌辉的滥杀行径。韦昌辉杀心又起,决定谋害石达开。石达开见情况不对,连夜逃往安徽的安庆,调集部队讨伐韦昌辉,要求洪秀全杀韦昌辉“以谢天下”。同年十月初五,洪秀全下诏讨韦,处死了韦昌辉,削其封号,贬为“死孽”。大报恩寺塔就是在石、韦对峙中毁掉的。

  谜团之七:建塔手段与造金字塔相同?

  大报恩寺塔曾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是当年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亚洲的标志,与古罗马大斗兽场、古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意大利比萨斜塔,被西方传教士称为中世纪“七大奇观”之一。明代皇家琉璃烧造由琉璃厂负责,琉璃厂隶属于工部营缮清吏司。大报恩寺当年是一项皇家工程,建筑用料极其考究,所有的琉璃构件都是专窑烧造,钦派大太监监工,郑和七下西洋回国后,即被朱棣安排负责过此塔的建造。工艺控制十分严格,稍有疵点即扔掉弃用,不少匠人役夫还因此被杀头。

  据说,大报恩寺塔在19年的建造过程中,花去的银子有248.5万多两。当年钱紧张时,郑和下西洋剩下的一百多万块钱都让“挪用”了。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开支?除了大量琉璃构件所需成本外,还与建造方法有关。据说,大报恩寺的建造与古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建筑方法很相似,不是用脚手架一层一层搭建,而是“造一层,四周壅土一层,随建随壅,至九层,则亦壅九层,始终在平地建造。及工竣,复将所有壅土除去,而塔身始现。”这样在“平地上”作业,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大报恩寺塔有78米高,这样的高度,四周的封土堆自然不会少,土方的工程就不是一般的大。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