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盖博铭、陈旭、田晨旭)“稍息、立正、向右看!”跟着主持人的口令,一排机器人齐刷刷地做出了动作,一台人形机器人还转过头,用“双眼”盯着记者,眼睛一眨一眨,恰似在打招待……
700余项最新技能成果、产品使用等集聚露脸,300多位业界专家和企业家对话评论,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支参赛队剧烈比赛……8月20日至25日,以“智能新生态、敞开新时代”为主题的2019国际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
“让我们一同欢喜摇晃”——国际机器人大会上展出的一款家庭用小机器人(8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记者在现场发现,一台形似“喇叭”的设备招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这是一款有望代替同类人工手术的眼科机器人,该机器人由我国研制团队与瑞士专家合作开发,由中瑞福宁机器人科技(北京)集团有限公司在国际机器人大会期间正式对外发布。
据介绍,这款机器人首要用于多种缓慢眼底疾病,比方眼底黄斑的打针医治。一般这类手术需求由人工完结,全过程至少需求15分钟到20分钟,而该机器人在两分钟内就能完结。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从技能视点而言,该设备已具有代替人工的才能,还需经过严厉的临床测验及注册批阅后,方可服务于广阔患者。
机器人并非单一科技的出现,而是包括机械、软件、人工智能乃至生物医学资料、新型资料等多种技能的集成。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曲道奎表明,机器人作为集各种高新技能于一体的高新技能产品,得到国际各国高度重视,在人们的日子中也得到广泛使用。
“我会做手术”——国际机器人大会上展出的一款手术机器人(8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现场观众将一台正在演示的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团团围住。“这台机器人能够依据手术前符号定位,树立骨折处的三维立体模型,在手术过程中完成全程三维导航。”展台工作人员介绍,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还可依据不同患者的状况拟定不同手术计划规划供医师挑选,与传统X光片比较,此类机器人的使用将大幅进步手术精度和安全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明,虽然根据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开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机器人现已展现出惊人的开展潜力和使用远景。5G技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能的开展,将增强机器人智能化、柔性化和精准控制力,提高机器人使用潜力,推进机器人工业步入开展快车道。
“或许有一天,人与机器人能够相互问好、相互呼喊、相互问候。”大学生刘鹭说,正如本届国际机器人大会宣传片所言:后来,你们的故事里处处有我(机器人)。(参加采写:李佳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