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现代生活网资讯正文

痖弦秋歌给暖暖

2019-09-02 04:11:28  阅读:2401 作者:责任编辑NO。姜敏0568

不经意间,秋已降临。金秋时节,品赏一首秋天的诗篇,再应景不过了。台湾诗人痖弦的一首《秋歌》送给咱们。

秋歌——给暖暖

落叶完成了最终的哆嗦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暖暖

马蹄留下残踏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全部便都留下了

台湾诗坛,有著明的“二弦”:一个是纪弦,一个是痖弦。诗,被称为缪斯的琴弦。二位诗人都以弦为笔名,成果了并不悠远的绝响。

痖弦生于1932年,比纪弦小了20岁,从年纪上讲,已成晚辈。痖弦本名王庆麟,这姓名便极端地我国。笔名用痖弦,据有人采访作者自己,说有三重意思。

由于青年时期爱文艺,会拉二胡,二胡沙哑的声响,很是喜爱,就用了“痖弦”作笔名。再一个便是喜爱陶渊明。陶渊明终身不为五斗米折腰,爱酒好诗,家里有一把无弦的琴。常常与客人喝酒至酣时,便抱住他那无柱无弦的光身琴子,又弹又吟地作乐,还诵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无弦之琴,“痖弦”也。第三层,是有人说,你这“痖弦”是否与老诗人纪弦有比肩之意?痖弦说:“纪弦是三十年代就出了名的老前辈,其实我发诗时,还不知道纪先生。我就说,岂敢。不过人家是大弦,我就算是小弦吧。‘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也很有文明味吗?”

上世纪50年代初,19岁的痖弦开端宣布诗作,1965年搁笔。诗篇写作生计只要十几年,留下的诗作也不到90首。这些数量不多的著作,其原创性和高度幻想力,在新诗界影响深远,这在现代汉诗史上,可以说是个异数。

其间,痖弦最负盛名、最具与其个人特征的著作便是这首《秋歌——给暖暖》。

品读这首《秋歌》,我惊讶于它对古典意境的重构。

落叶/荻花/砧声/雁子秋空/琴韵/寺院……这本是唐诗宋词里的意象,却进行了现代化的拼装。比如说:

落叶完成了最终的哆嗦/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但在古人笔下,他们会怎样写呢?很或许是“枫叶荻花秋瑟瑟”。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了……在古人笔下,很或许是“雁字飞时,月满西楼”。

其次,我猎奇它高度艺术化的主人公形象——便是全诗重复了四次的暖暖。

暖暖是谁?女友?太太?妹妹?女儿?美女至交?好像全部皆有或许,又都不确切。诗人像在寻求暖暖,又像在讴歌暖暖。假如诗人不自解这个诗谜恐怕它要成为千古之谜。

但若读到最终:秋天,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只留下一个暖暖/只留下一个暖暖/全部便都留下,好像暖暖到底是谁也不重要了。

联想到秋天,在古时多主肃杀,意境凄冷惨白,作者以“暖暖”重回复沓,给淡远清凉的古典意境抹上了温暖的颜色。由此,亦可见作者内涵情感的驱动。

痖弦曾在写作生计的前期,提出了“新民族诗型”的观念(1956年),建议寻求形象榜首,意境至上,着重我国风与东方味。再三地回响着汉语古典诗篇的声响的《秋歌》可看刁难这一观念的实践。

其著作会集,咱们还能找到更多的例子。

孤寂

一队队的书本们

从书斋里跳出来

抖一抖身上的尘埃

自己吟哦给自己听起来了

作者写孤寂,从古典书斋下手,写它们自己给自己吟哦,就像普通人喃喃自语那般,绝壁是孤寂到家了。

晒书

一条美丽的银蠹鱼

从《水经注》里游出来

虽然只要一句,却惊叹于作者的幻想:从《水经注》里游出一只美丽的银蠹鱼,为何要游出来呢,由于在晒书。

流星

拎着琉璃宫灯的娇妃们

幽幽地涉过银河

一个名叫慧的姑娘

呀的一声滑倒了

一个名叫慧的姑娘,当然是彗星啰。彗星闪过天空,地上的人看到了,那便是流星。

这些短诗,好像都是对古典诗料的现代化拼装,诗中的情感却是现代的,离咱们很近,感觉很鲜活。可堪为晚辈作者成功地探究了民族诗篇的写作之路。诗评家张汉良曾点评说:

甜是他的言语,苦是他的精力,他是既对立又调和的统一体。他透过美而共同的意象,把诗转化为一支温顺而具震撼力的恋歌。

秋歌——给暖暖,是一首温顺的恋歌,暖融融,而回味不尽。

作者简介

痖弦:本名王庆麟,1932年生于河南南阳,后移居台湾,19岁开端宣布诗作,1965年搁笔,为“创世纪”诗派开创者之一,诗篇赋有独创性与高度幻想力,歌谣写实与心灵探究相结合的风格浑然天成,从之者众,影响深远。出书诗集有《痖弦诗抄》《深渊》《盐》《痖弦自选集》《痖弦诗集》等,还有《我国新诗研讨》《记哈客诗想》《聚散花序Ⅰ》《聚散花序Ⅱ》《于无声处》等出书。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