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咱们走进敦煌石窟的先驱者———克孜尔石窟精巧的岩画,来了解“牛乳供养”的故事。
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坐落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山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克孜尔石窟最具特征的便是释教故事岩画艺术,在第8窟精巧的岩画中,就呈现了这幅“牛乳供养图”。
画面中,佛陀结跏趺坐在方形的须弥座上,用绿、黑、蓝等色顺次平涂出略有层次感的头光和身光,右手结说法印,头部轻轻向画面左下方歪斜,双目下视。目光所及处是一位双膝跪地的少女,她头戴圆锥形立帽,身穿淡绿色圆领窄袖长衫,黑色腰带紧系腰身,反响了古代西域少数民族少女的穿衣风格。她双手托举着一个钵状器物,盛满食物,虔诚地供养佛陀。
这幅画面是依据《修行本起经·六年勤苦品》记载制作的,经文中讲到:
六年已满,形体羸瘦。今当使人间人,奉转轮王食,补六年之饥虚。…菩萨意念。欲先沐浴然后受糜。行诣流水侧,洗浴身形,浴讫欲出水,天神按树枝,二女奉乳糜。
悉达多太子在尼连禅河滨的苦行林中苦修6年,饿得瘦骨嶙峋,岌岌可危。此刻他遇到一位牧女(一名难陀,一名波罗),送给他乳糜(牛乳加饭),太子承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力量,以保存才智年寿,为度众生。”从此他每日承受牧女供养的牛乳和乳糜,一月之后康复了旧日的壮健。侍从他的五个人见他这样做,以为他抛弃了苦行的决心和尽力,沾染上物欲,只图吃苦,便离开了他,前往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去持续他们的苦行。
腊八粥
佛经傍边说到的“乳糜”终究是什么食物呢?其实是用乳汁或酥油调制的粥,一般多以米粟等糁入牛羊乳中煮熟。《大日经疏》载:“乳糜者,酉方粥有多种。或以乌麻汁,或以诸豆针诸药味,如十诵药法等文广明,然最以乳糜为上。”
民间以为阴历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为留念释迦牟尼佛修行成道之日,效似乎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的故事,各寺庙都会在腊八节这天以施粥的方法感恩社会、回报信众供养,这也是“腊八粥”的由来。
(来历:敦煌构思坊,作者:邢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