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现代生活网资讯正文

国博大展回归之路最热伯远帖代表哪种晋人书风

2019-09-20 13:09:38  阅读:5799 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总第一六二六期;欢迎重视。

据@国家博物馆 音讯#遇见国博#【大展剧透 | 《五牛图》《伯远帖》等闻名书画作品现身展览】因书画作品较为软弱,以下书画作品展出是有时刻表的,提示我们密切注意!这是国博君现在收到的最新音讯:《中秋帖》卷和《韩熙载夜宴图》卷,展期内均为复制品展出;《五牛图》卷和《伯远帖》卷,9月17日-10月16日为原件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为复制品展出;《潇湘图》卷和《祥龙石图》卷,9月17日-10月16日为复制品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为原件展出。

想前去看展的书友,请注意原件与复制品的不同时刻,提前组织。

王珣与王羲之同属琅琊王氏子孙,他的父亲王洽与王羲之是堂兄弟,素有书名。王氏一族,书法我们辈出,其间的俊彦自然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而王珣的弟弟王珉在其时的名望亦超越王珣。

参看:《寻找王羲之笔法,两条途径:“乌衣王”和“马粪王”》

王珣的祖父王导、父亲王洽的书法,在南朝梁庚肩吾的《书品》中被同列为第六等,属“中之下品”,而其弟王珉则以“筋力俱骏”列第四等,为“中之上品”。唐代张怀瓘《书估》中,将王导、王洽同列第三等,而王珣与卫瓘、王徽之、羊欣等29人列第四等,谈论王珣说他“才有得失,时见深邃,绝长补短,智均力敌”。由此可见,王珣的书法,在时人眼中,并不能代表东晋的最高水平

图片来历:@疯人二院院长 摄于国博大展

无论是东晋时期仍是后人从书法史视点调查,王羲之都是关节点的人物。赵孟頫说他开“魏晋新体”,他的书法正是处于书写方法从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比王羲之更早的钟繇拿手“铭石书”、“行押书”、“规章书”等多种书体,各体均有不同的用途。用于书写诗文、函件的行押书越来越多地成为晋人书法的代表。王羲之前期的《姨母帖》仍有着稠密的隶意,后期的字体则愈加流妍姿媚、遒润秀美。王珣也身处这个书体改变的大潮流之中,但是较之王羲之的字体,他留下来的唯一书迹《伯远帖》在运笔和字体上都更近于“古”

图片来历:@疯人二院院长 摄于国博大展

《伯远帖》中横向的线条多呈向下的曲弧,行笔线路多方折之势,使线形健康,而且线条的形状往往是顺笔势构成,行笔道路的改变,成果了线条的多样性,而且较多保存了其时楷书一笔一画的用笔特色。

图片来历:@疯人二院院长 摄于国博大展

书法家、中心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以为,这些笔法正表现了典型的晋人书写风格。“人们最开端拿笔写字触及不到笔法,后来渐渐地摇摆,写出来像柳叶相同形状,有了粗细的改变。然后是接连摇摆的笔法,导致了隶书的发生,而且带到了后世的草书和行书里。这种接连摇摆的笔法的实质便是不断的操控,从始到终贯穿书写的动作。”但是最要害的改变就在于楷书渐渐呈现。“为了书写的便利,人们把动作的改变移到笔画的两头,起笔和落笔的抑扬,而中心的线条没有改变。这便是唐代今后的楷书,满是这样写法,直到今日也是。”

图片来历:@疯人二院院长 摄于国博大展

邱振中以为东晋时期处于改变之中的书写方法是最为杂乱的——特别以王羲之为代表——行书的书写,经过不断地摇摆来完成对字形、线条的操控,而不是后人一提、一顿那种板正的书写方法。简而言之,书写依托的满是线条的改变,而非笔锋的抑扬。

这种写法在人们看来也正契合晋人风格,在多变的线条中能够更多地表现个人的相貌。因此同样是行书,王羲之被认作“骨血和畅”,王珣的《伯远帖》则是“骨力挺健”。尽管王珣书名不如王羲之父子,但人们对他们书法的点评,多少与个人偏好的风格有关。

图片来历:@疯人二院院长 摄于国博大展

在《晋书》和《世说新语》的记载中,王珣和人们一般幻想的魏晋时人任诞不羁的形象并不彻底相符。王珣曾为桓温的掾吏,深得器重,深谙政治,也颇懂得保全本身之道。在权臣王国宝当政时他会避其矛头;与桓温之子同游时,他颇有“捷悟”,能够坚持自己作为部属的庄严与面子。

不同于王献之的漠然萧散,也不同于王珉的才气纵横,他是一个很有处世才智的人。桓温之子桓玄后来点评他“神态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世说新语》中关于他的记载,都收入“识鉴”、“雅量”、“品藻”、“赏誉”等条目中,也表现了魏晋风姿的多种旁边面。

图片来历:@疯人二院院长 摄于国博大展

彼时王、谢两我们族交恶,王珣乃至由于太傅谢安当权而被贬官,但是《世说新语》中记载,王珣与谢安同坐时,“神意闲畅,谢公倾目”,以至于谢安还向刘夫人说:“向见阿瓜(即王珣),故自未易有。虽不相关,正是使人不能已已。”对他较为牵挂。

图片来历:@疯人二院院长 摄于国博大展

而谢安身后,王珣前往“欲哭谢公”,被谢安部属督帅刁约阻挠,以为谢安“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这时的王珣颇有典型的魏晋之风,对此不加答理,径直上前“哭甚恸”,但是之后又并不与谢安少子谢琰握手致意,孑但是去。

图片来历:@疯人二院院长 摄于国博大展

古人喜爱将“文”与“人”齐而观之,尽管并不科学,却颇风趣,并非全无道理。王珣在史料记载中的那种近于儒家的入世之风和与之并存的决绝陡峭,在短短的《伯远帖》书风中倒也能够窥见一二。而让乾隆赞之为“江左风华”的,也并不仅仅是书法笔迹,还有卷帖之中所能传递的那个年代士大夫的气韵与风姿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