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幽谷(作者原创授权)
名著《西游记》里,话说如来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子转世玄奘法师(即唐僧),在长安对皇帝李世民发下弘愿,不得真经不敢回国,永堕沉沦阴间,从此,踏上了绵长的西行之路。无疑,与实在的玄奘法师相同,唐僧取经信仰是坚决的。但另一方面,原著中唐僧也屡次表达出思乡、焦虑乃至不坚定徘徊的心境。
唐僧思乡、心急的心境,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中表达的酣畅淋漓。抵达宝林寺前,唐僧遇到高山便是一顿诉苦,“学徒呀,西天怎样这等难行?我记住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至,有四五个年初,怎样还不能得到?”经孙悟空劝导,唐僧以一首诗说出了心里话:“自从益智爬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爬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是书中第二首药名集成的诗。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均为中药名。“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西天求取真经;“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唐御弟送别;“路上相逢三棱子”指的是路上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学徒;“马兜铃”正是唐三藏师徒与小白龙马一同“乘危远迈杖策孤征”,仓促赶路的形象和声响;荆芥,能祛风解毒等,谐音为经卷。茯苓,能补中健脾等,借指西天如来佛祖。这两句描绘了唐僧取经路上的困难:探寻山路、反转山润去求取真经,跨过高山、跳过崇岭去西天参拜佛祖;“防己”“竹沥”指唐僧心肠清净、一干二净,好像新采的竹茎,经火炙后沥出的弄清汁液;“茴香”谐音回乡,求取真经后成功回来大唐。最终一句,唐僧理解无误地表达了着急心境。
住进了宝林寺后,唐僧看着洁白的月光,又起思乡之情,作诗“……处处窗轩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今宵静玩来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园?”每逢这个时分,都是孙悟空予以劝导,“采得归来炉里炼,志心功果即西天”。这一回中,接连写了三次唐僧思乡,对迟迟未到天竺的着急心境。
脱离比丘国后,唐僧看着山景又思起乡来:“行尽巫山峰十二,何时对子见当今?”好像对西天路在何方发生置疑。到了镇海寺,唐僧生了三日的病,乃至想写一封信给唐太宗,告知他:“…… 当年奉旨离东土,盼望灵山见世尊。不料途中遭厄难,何期半路有灾迍。僧病沉疴难前进,佛门深远接天门。有经无命空忙碌,启奏当今别遣人。”这一次,病中的唐僧有点完全灰心丧气,都期望朝庭换他人去取经了(可见,面临妖魔鬼怪一点点不减取经信仰的唐僧,思乡病成了他最大缺点)。
历史上的玄奘法师路上是否思乡,乃至有无时间短的不坚定,不得而知。但文学中唐僧,思乡、心急乃至打退堂鼓偶然会流露出来。当然,西天路远,唐僧由青年走到了中年,西行路上又接二连三的遇到妖怪,这是唐僧思乡的外部原因。而从根本上说,唐僧所表达的心境,其实仅仅农耕民族思乡念土的乡土情结折射。那么,这种情结是怎么发生的呢?这与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
从上图能够看出,我国东部区域区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特征最明显的季风气候。从热带季风气候到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完全。季风气候有哪些特征呢?
从哈尔滨到广州,尽管纬度不同,气温文降水差异很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夏日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因此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我国东部很早就发生了农耕文明。逐步地,东部区域种植业和手艺纺织业结合,形成了安稳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下,人们非不得已,很少有自动脱离家园的。即便万不得已脱离家园,往往也有按捺不住的思乡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我国古诗中,有很多的思乡诗词,唐僧的思乡,不过是这种乡土情结的折射。
可是,并不是我国一切当地都有稠密的思乡情结。例如,北方畜牧业区这种情结就要淡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我国西北区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除了少量有水灌溉的当地,多数以畜牧业为主。例如,传统上内蒙古高原的居民就以游牧业为主,习惯游牧日子,他们住蒙古包,拆开、建立比较便利,住这种移动的家,严格说来并没有固定的“家园”。相同道理,世界上许多当地,如西亚的阿拉伯人,日子的区域沙漠广布,历史上就运营畜牧业、商业,流动性强。所以,阿拉伯人乡土观念相对不浓,更多的是落地生根。与北方比较,南方人的乡土情结要略淡一些。我国历史上“下南洋”,到东南亚闯日子的,以广东、福建等地的居多。这是由于,这些区域地势杂乱,平原面积小,仅靠种植业很难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开展海洋运送、商业,乃至移民海外,便是实际的挑选。
今日,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冲击下,人们的乡土情结逐步变淡。但即便如此,春运挤满回家人的火车,提示咱们思乡情结并没有远去。而日子在唐朝的唐僧,再三流露出的思乡之情,是自然而然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