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明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巧的岩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是国际上现存规划最大、内容最丰厚的释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讨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发布为榜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国际文明遗产。
莫高窟岩画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闻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国际上现存规划最庞大,保存最无缺的释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坐落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凹凸错落有致、密密麻麻,形如蜂房鸽舍,壮丽反常。它是我国现存规划最大,内容最丰厚的古典文明艺术宝库,也是誉满天下的释教艺术中心。
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所以萌生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文明遗产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承继华夏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开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我国民族习俗的释教艺术品,为研讨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供给宝贵材料,是人类文明瑰宝和精神财富。
唐代舞乐岩画
建筑艺术
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缺乏盈尺。 从前期石窟所保存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方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承受外来艺术的一起,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民族方式。其间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创作。
彩塑艺术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方式丰厚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右(善业泥木石像),体裁之丰厚和手工之高明,可谓释教彩塑博物馆。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岩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岩画艺术
石窟岩画绮丽多彩,各式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象,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画、飞天佛像以及其时劳动人民进行出产的各种局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风俗面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在很多的岩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兴旺文明的标志。 各朝代岩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明情况,是我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芒华章,为我国古代史研讨供给宝贵的形象史料。
敦煌艺术
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在16窟北壁发现砌封于隐室中满贮从三国魏晋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文书,织绣和画像等约5万余件。文书除汉文写本外,栗特文、佉卢文、回骨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等各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文书内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门杂文的宗教文书,文学作品、契约、账册、公函书札等的尘俗文书。 敦煌艺术的发现,名闻中外,它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有极为重要的研讨价值。
首要建筑
洞窟:现存洞窟735座,内有岩画、彩塑等文物
九层楼:洞窟编号第九十六号,始建时仅有四层楼,后五层是后来建筑的,内有一尊大佛,是国际“室内榜首大佛”
藏经洞陈设馆:陈设着跟藏经洞有关的文物
莫高窟陈设馆:坐落售票处对面,陈设着莫高窟出口文物及由专家以1:1份额重现的几座洞窟。
藏经洞:1900年,在莫高窟寓居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良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划的打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铲除淤沙时,偶尔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翻开后,呈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便是闻名的“藏经洞”。
藏经洞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画,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还有一通石碑,似未竣工。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而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逃避西夏戎行,在预备避祸时所关闭的。
莫高窟藏经洞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十分严重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数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文书内容首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间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讨我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讨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来历: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