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9月份,一条播出了《上海博士夫妻的187㎡婚房:玩具多到塞满厕所,家里一本书都没有》,全网视频播出量1000万+,引起热议。
规划师汪昶行,是同济大学的博士,与妻子盖头是校友,结婚后将本来空置的187㎡商品房进行改造,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一点一点堆满自己心爱的物品。
定量版Kaws人偶、奈良美智的白犬音响、塞满一整面墙的变形金刚……还有几十个国家淘回来的各种古玩老货。潮鞋多到只能囤在厕所里。这样一个固执的家,取得观众共同好评。
十一假日,咱们精选了10个美美的中产家庭,有人挑选在大城市用心打造自己的小家,有人则挑选到乡间造房,养娃、养老两不误…
这些家庭大多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尽力买房,有自己坚持的日子态度,又不断提高审美力,终究打造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家。让咱们感叹,本来我国人的家也能够那么美观、时尚、充溢日子情味。
撰文丨潇钺
我国人固执小家
01. 汪昶行和盖头的家
上海博士夫妻造婚房,玩具多到摆厕所
全网阅览人数:1000万+
汪昶行和盖头的家紧挨着姑苏河,是汪昶行在2013年买下的准备婚房。汪昶行与妻子盖头是本科和研究生时期的校友,两人结婚后,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一点一点花心思,把一间一般的商品房变成这个风格混搭的家。
房子是方正的商品房,187㎡,大部分的原始空间都规划得十分好,汪昶即将接近客厅的一个小房间的墙面拆掉,与客厅打通,构成了一个客厅和书房的贯穿区域。
现在的家里,堆满了旅行时购买的各种保藏品,有奈良美智的白犬音响、Kaws的定量版人物、俄国艺术家马列维特的人物雕像、包豪斯的石膏修建模型……
汪昶行很爱逛古玩商铺,在纽约做访问学者的时分,他一周要去4、5次古玩店,只要是Google地图上标示的古玩店,根本都跑过了。
两个人知道之后,去了许多当地旅行,去过了七大洲、五十几个国家、三百多个城市,沿途买的不是衣服包包,而是保藏品。
除了保藏老物件、古玩家具,汪昶行也很爱保藏球鞋,乔丹鞋有一百多双。相反,太太盖头却是一个很简单断舍离的人。衣服包包都不多,鞋子只要三四双。
汪昶行说,“我觉得人生便是要玩物丧志。日子便是要花最大的精力来寻求自己喜爱的东西。”
02. 睿衍的家
不买别墅,回乡为父亲造小院
睿衍是一名70后,很早就脱离常州老家,独安闲大城市打拼。上一年,年近70的父亲提出要回乡养老,睿衍不忍心父亲再住30年前的破屋,所以花了300万,在乡间的宅基地上,给父亲重建了小院。
房子看上去半新不旧,里边用的东西却很讲究,装饰费用一次次超支,最终竟然是预算的3倍。
房子总共两层半:一楼的空间是睿衍专门为父亲规划的,有卧室、客餐厅和一个后院。今后日子起来会比较便利。卧室窗外便是小院的全貌,是一切房间里最好的“景象房”。
父亲喜爱泡澡,花了3万块给他买了一个浴缸,满意他的愿望。
全家回乡的时分,最喜爱一同陪父亲待在一楼的客餐厅,尽管小却很温馨。
睿衍把自己一家四口的日子空间放在了二楼,有自己的主卧、女儿的儿童房,由于不常常住,摆设很简单,也没有做许多的储物空间。
二楼转角是剩余的当地,做了一个小茶馆,能够款待一些私密的朋友。
三楼是一个半层的空间,做了一个大通铺,有点回到小时分打地铺的感觉。
由于工作中一向跟古艺术品打交道,睿衍会从日本淘许多美术品和古家具回国,改造完结之后,把它们都搬到小院,每天看看它们也是一种享用。
睿衍说,“这个小院跟城市的商品房,哪怕是一些别墅,感觉都是不相同的,每一个资料我都不答应用差的东西。”
03. 李冀的家
北京爸爸给儿子造树屋
李冀是一名修建师。2010年,为了处理孩子上小学的问题,他在北京北五环买下一套120平米的学区房,把它改构成一个接近天然、没有什么家具的家。
房子的外观很一般,层高却有4.6米,一楼带一个小宅院,改造的空间很大。
李冀从小生长在乡村,对天然十分神往。北京的寓居空间一般都是在密布的高楼中心,层高也是固定的,人就像被夹住,所以想做一些突破性的改造。
房子层高4.6米,被隔成2层:一层保存了卫生间,把整个客厅和餐厅的部分悉数做成挑高的空间。厨房和主卧室的上部是二层,作为现在的儿童房和白叟房。
李冀从小就愿望能具有一个树屋,但一直没能完成。他送给儿子一个像“鸟巢”的儿童房。树干搭出了一个十分质朴的小爬梯,就像爬到一个真实的树屋里。儿子很喜爱爬来爬去。
客厅里没有沙发、也没有电视,一切的杂物都收到贮藏室里去。李冀不喜爱一般人家的“北京躺”、“北京瘫”,躺着看手机,脑袋会昏昏沉沉的。反而是比较硬的凳子、硌屁股的沙发,更简单坚持清醒。
跟着儿子上中学,李冀又搬回离中学比较近的当地,只好把这儿变成一家人周末休假的小屋。
一开端改造完,全家人都觉得这个房子太奇怪了,可是入住之后,反而是越来越喜爱这儿。坐在木墩上面一同聊谈天,在宅院里跟朋友们做做烧烤,惬意极了。
04. Lei Yu的家
杭州小哥200平米的家,只放玩具不住人
这个家面积大约200㎡,它在杭州上城区,离西湖不远,周围便是美院,很有艺术气氛。
Lei Yu是一名80后,除了室内规划师,他还有一个业余身份,一名潮玩艺术保藏爱好者,至今有十几、二十年了。
4年前,Lei Yu依照自己的理念从头规划这个房子,取名“KeepAllBox”,平常根本不住,只为陈设心爱的保藏。
公仔、球鞋、版画、家具、定量奢侈品,简直每件物品都有一个故事。
在进门的过道处,摆放了一个KAWS的“门神”,它的原名叫做“Four Feet Companion”(四英尺的火伴),跟我国的门神概念很像,放在门口能够起到辟邪的效果。
Lei Yu的保藏是从学生时代开端的,当年在澳洲读大学的时分,其时的女朋友告知他许多人在保藏一种小熊,有许多配色、斑纹。
他一开端在网上买一些比较廉价的Bearbrick抽选盒,价格是六、七十块钱左右,能够负担得起。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
平常Lei要花80%、90%的收入在保藏上,多年前花一个月工资买的Bearbrick公仔,现在现已增值5-10倍。
Lei说,“我父亲这代人保藏邮票、硬币、石头、瓷器,跟着这一代人老去,80、90、00后兴起,潮玩会逐渐成为一个社会的干流。”
05. BBC的家
厦门小哥茕居200平米,连狗都是电子的
这个房子在厦门世界邮轮城邻近,大概有200平。窗外有一流的海景。
屋主BBC是一个内向型寓居、防止沟通、重度洁癖的日子者,神往的寓居环境是一种十分“界面化”的空间,在这个家现已做到了95%。
BBC是厦门人,从前创业经商,30岁后就退休了,现在是自由职业。
他自己编程6个触屏面板,操控家里一切的灯火、窗布、电器,对着手机喊一声“hey siri”,窗布翻开了、灯火调暗了,不费吹灰之力。
墙面上没有任何实体按钮,BBC找了智能化公司来做,全智能的部分主要由六个面板操控,把灯火、窗布、空调、新风等一切功用一致集成到触控银幕。
本来的四房两厅,现在被改构成两房两厅,呈L型,公共区域能一眼望尽。来玩的朋友,根本上就约束在这个公共空间。
由于不期望客人看得到私家空间,所以把主卧和客房散布在L型的两头,彻底关闭起来,找不到门在哪里。
屋子里还有动态感应的感应器,人一进门,它会主动帮你翻开场景或是灯火。
当人脱离的时分,能够设置一个离家场景,只需要按一下按纽,它就会关闭一切的电器跟灯火,一同把电梯给呼到这个楼层。出门的时分,电梯刚好就在门口。
家里最花钱的也是电器。由于BBC是电子产品控,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洗地机,都买最好的。乃至连狗都是一只不会掉毛的电子狗。
06. 郭棚的家
一家五口搬进云南深山400平米大宅,街坊都是硕士
郭棚是一位从事图画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一同也是修正和斫制古琴的匠人。2017年,他带着家人回到昆明,找到一个400平米的日子空间,既是家,又是工作室,包容下一家三代五口人的日子。
大墨雨村跟许多当地相同,村里许多夯土房的老宅院都旷费了。一个宅院一年的租金很廉价,在四五千元上下。
这几年许多年轻人都搬来这儿,郭棚是这儿的第三户。村里有60多户新乡民,90%以上有硕士学历, 超越20%是海归。
原先的夯土老屋有150平米,在规划师杨雄的规划改造下,柴火棚和猪圈成为郭棚的新工作室。150平米的工作室,加上100多平米的宅院,日子空间有400平米。
一层的两个开间分别是会客的茶馆和餐厅。
二层的空间是全家人的卧室。柱子、房梁、屋架都坚持着老房本来的相貌。
一个高高凸出在房顶外的、像窟窿相同的天窗,天窗下是古琴琴台,琴台下的楼面做成了玻璃,是郭棚弹琴的当地。上方的窟窿则构成一个音场,声响在里边回旋,构成共识。
当郭棚榜首次带爸爸妈妈来这儿时分,郭爸爸、郭妈妈面对着旷费的宅院充溢置疑。现在他们和乡民浑然一体,一改天天打麻将的日子,时间都放在打理田地上。
这儿的山山水水都成了郭棚女儿的游乐场。郭棚说:“她很喜爱跟着奶奶一同去种菜,把她的农耕和天然教育都补上了,城市里的日子在这一块是缺失的。”
07. 陈鸿文的家
台湾小哥拯救荒宅,全家七口人一同住
陈鸿文是台湾屏东人,当室内规划师现已十年了,一向以来帮别人规划房子,很想帮家人也规划一个家。从2017年开端,他花了2年帮爸爸修正这个老三合院,能住下一家7口人。
宅院是传统的闽式修建,现已旷费十几年,就像废墟。
陈鸿文觉得这个“废墟”好美,前后花了两年时间去修正这个废墟,到2019年才正式竣工。
修正老房子要找适宜的资料、家具,在不损坏结构之下,重做水电工程。陈鸿文跟父亲一同分工,他担任规划、父亲担任实践。
陈家是一个我们庭,爸妈和爷爷,还有陈鸿文一家四口,总共四代7口人。
正厅便是客厅,外面下雨的话,一家人就在客厅谈天、歇息。
客厅左右两头都是卧房,总共4间。曾经的卧房里没有厕所。现在把后巷的空间拿来做成卫浴,一同也有采光能够照进房里,流通性也更好。
左面比较短的房舍,是单间游戏室,别的也有一些乐器,有时会有教师来教小朋友,能够学习也能够玩乐。
右边的房舍规划出厨房、餐厅、书房。曾经的厨房很关闭,保存本来的灶台,从头修补瓷砖,上面改成新式的炉台。
餐厅里的圆桌,一家人能够围起来吃饭。
陈鸿文的爸爸给孙子做了一个滑滑梯,祖孙两个常常在一同玩。
家里还有一些毽子、陀螺,小时分玩的玩具,也都保存下来。我们会在宅院里一同玩,而不是整天拿着手机上网。
现在陈鸿文一家7口住在里边,感觉像回到小时分,陈鸿文说,“我想要让我的孩子,今后长大了,还知道爷爷奶奶那个时代的日子方式。”
08. 范久江和翟翟的家
杭州小夫妻买下40平米二手房,在里边造了座“山”
范久江和翟翟是一对日子在杭州的修建师小夫妻,两个人既是夫妻,又是合作伙伴。2017年,两人买下了西溪湿地旁一套狭隘的40平米二手房,把它改构成收纳有14立方的小loft。
房子是一个2000年头建成的商业公寓,户型比较糟糕:开间窄、进深远,使用面积只要40平米。
房子的层高是3.7米。他们拆掉了开发商暂时建立的钢架,在房子中心造了一座“山”。在40平米的规模里,用E0级桦木多层模板做出了一个架空的大渠道。
这个大宅院,能够随时随地坐下或躺下,看看书、看看电影,跟家里的猫玩一玩。睡觉就在“山顶”。
“山”的下面,做了隐藏的贮藏机关,足足有14个立方。整个房子的1/6容量用来做贮藏,很简单就能到达空无一物的状况。
厨房被奇妙地改向之后,台面有5米长,还能放下双开门冰箱、洗碗机、烤箱……根本上是豪宅才有的标配。
阳台也做了小改动,缩小了外部的进深,放置了一个榻榻米。爸爸妈妈来的时分,放一张单人的床垫,拉起帘子,就能变成一间小卧室。
到了周末,也会约请一些朋友到家里来喝下午茶,宅院能够包容不少的人,有的人坐在台子上、有的就坐在地上。
到了晚上两个人坐在台阶上,把幕布降下来,还能看一场二人电影,享用在电影院的感觉。
09. 程方和小吴的家
杭州夫妻回乡盖房,处理养老、养娃问题
规划师程方和老公小吴,是在杭州城里长大的80后独生子女。为了处理养娃、养老问题,2017年头,公公家的宅基地可巧有一栋快坍毁的危楼,所以和程方商议,将危楼撤除,重建一栋房子,到了春节过节的假日,一家七口一同搬来这儿住。
宅基地的面积大约120多个平米,房子造了两层半,有200多平米。门口紧邻着一片金色的稻田和一条大河。
房子的外观,看起来就像是几个方方正正的盒子拼起来。北边朝着大稻田,南边用曾经危房拆下来的瓦片,从头砌出了一个小宅院。
整个一层留给了程方的公公婆婆。有卧室、洗手间,和一个野外的宅院,能够满意他们的悉数起居日子。
二层是程方的爸爸妈妈、夫妻俩和孩子的日子空间,有一个下沉式客厅、敞开式书房,以及2间卧室。
夫妻俩是典型的80后,与爸爸妈妈之间,乃至是夫妻之间,都会为了小事发生争执:逢年过节该去公婆家仍是爸爸妈妈家?小孩该送去哪家白叟照料?
住在一同之后,这些日子里的小对立就方便的解决了。老一辈们在这儿,能从头回到他们小时分的日子状况:跟街坊们谈天,带着小孙子出去看看稻田、逛逛菜地,捕捕鱼。
在城市里,夫妻俩总是忙于工作和各种应付,有歇息的日子,也总想着跟朋友出去玩,留给家人的时间反而是最少的。这栋乡间的房子,从头给了他们家的感觉。
10. William的家
亚洲榜首公寓,他买下来当休假屋
坐落上海姑苏河岸的河岸大楼,建成于上世纪30时代,是上海建成的榜首批豪宅,也是其时单体修建总面积最大的公寓住所,被称为“亚洲榜首公寓”。
屋主William买下了其间景色最好的一套,用做周末会客、冥想的休假房。
这儿的上一任业主把房子改成了很现代的公寓,William找到了法国规划师Baptiste Bohu帮他改造。
10扇玻璃窗被完好保存下来,不只能够看到陆家嘴最著名的3栋大楼,还能看到外滩的平和饭馆。
为了能最大程度地看到窗外的景色,小贝撤除了一切的墙,做了一个十分通透的敞开式空间。从厨房到餐厅、从餐厅到茶馆、从茶馆进入卧室,每个房间都是敞开的。
一进门是玄关,随后是房子的中心区域,一个将近100平米的大空间,包括客厅、餐厅、厨房三个部分。
William喜爱保藏古玩家具,买下这套房子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了展现他心爱的家具。
与厨房对称的当地,小贝做了一间茶馆。茶馆的罗汉榻是William很喜爱的一件保藏,小贝用金色丝绸的面料做了一个床垫,调配同色系的靠枕。
走廊的止境是房子的澡堂,整个澡堂的面积有20多平米,跟主卧相同大。
小贝将本来的次卧改成了澡堂,他觉得,已然房子的意图是为了周末休假,那么无妨将澡堂做得大一些,能够泡澡、看书、喝酒,享用一个人的韶光。
原有的10扇玻璃窗都保存下来了,当傍晚时间,窗外修建物的灯火亮起,就能看到上海滩最美的夜景了。
部分图片由嘉宾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