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现代生活网资讯正文

古人重视一个人是否有仁德之心而不是他的能言善辩

2019-10-23 04:07:30  阅读:2885 作者:责任编辑NO。姜敏0568

节选自《群书治要》之论语 第四集*

(本文共 1090字,阅览大约 4分钟)

在古人那里,他知道一个人甜言蜜语,致力于言语的好听,而装出虚假的面貌,很少有仁德之心,所以古人关于言语也就不会过分地注重,不是像咱们现在这么注重。咱们现在选拔领导者,像西方选拔总统都要进行讲演,讲演时言语十分奇妙、十分能感染人,但这个人是不是有真才实德呢?很难从他的一两次讲演中就区分出来。

在《群书治要 中论》上,有一段关于言语的话:“夫利口者,心足以见小数,言足以尽巧辞,给足以应切问,难足以断俗疑。可是好说不倦,谋谍如也。”“夫利口者”,这个利口便是能说会道的人,他的心智足以看到、洞悉到细微的环节;他的言辞十分奇妙、精于润饰;“给”便是敏言、能说会道,也足以应对急迫的诘问;他的辩驳也足以让尘俗人判定疑问;可是他“好说不倦”,喜爱言谈,不知疲倦,喋喋不休。

后边接着讲“夫类族辨物之士者寡,而愚暗不达之人者多,孰知其非乎?”“类族辨物”便是把工作按类来归纳推理,然后来分辩事物的人,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也便是说在人间,可以按类归纳推理来洞悉分辩事物的人是很少的,而弛禁被遮盖、不灵通的人是大都,那谁知道他说的是不是正确的呢?由于他的谈锋很好,乃至还很有名,学历也很高,讲演起来喋喋不休,让人一看就感觉这个人很有才调,对他所说的话就会生起决心。可是他所说的话可能是违反大路的,便是咱们方才讲的“无实”,不是和事实真相相应的。“此其所以无用而不见废也,至贱而不见遗也”,这便是他之所以没有什么用途可是却不被抛弃,尽管很下贱可是不被遗弃的原因。

“先王之法,析言破律,乱名改作,行僻而坚,言伪而辨者杀之。为其疑众惑民,而溃(溃原作浇)乱至道也。”古圣先王有一个法则,能说会道、误解法则的人,由于他们可以紊乱礼法的名分,使它们失去了本意,还有行为邪僻却坚持不改的人,言语虚伪而能说会道的人,对这样的人要处以死刑。

像孔子刚出任鲁国的大司寇,没有几天就把“行僻而坚、言伪而辨”的少正卯给处死了。为什么呢?便是由于少正卯的谈锋十分好,致使孔子的许多弟子都被吸引去听讲。这些弟子跟从孔子学习现已很长时刻了,但仍是不可以区分终究哪一个是契合道的,便是由于他谈锋好、能说会道。关于这样的人怎么办?只能把他给杀掉。由于他会使民众发生疑问,而分不清孰是孰非。他讲的话都不契合道,可是又讲得十分好听、很利诱人,所以就会使治道紊乱,这便是巧舌。他说的言语是无实的,不契合实践、不契合大路、不契合自然规律,也不契合人道,可是关于一般的尘俗之人又分辩不出来。这样的人对社会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只要学了圣贤之道的人才有才能分辩。正是由于“有言者不用有德”,能说会道的人纷歧定有实德,所以我国古人并不是十分注重一个人的言辞。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