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现代生活网资讯正文

每日一文世味煮成茶

2019-11-07 17:24:10  阅读:2919 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一片片绿叶如狡猾的精灵般误打误撞飘进了神农煮的一锅沸水中。所以,一捧绿叶,一壶清水,便有了味道,有了生命,有了连续四千多年的茶文明。中国茶的发现与使用历史悠久,传遍全球。茶撒播至今,不只由于它可冲泡饮用、招供品味,是良药可解百毒,更是由于它标志了佳人的柔情素心、雅士的恬淡闲适、智者的超逸旷达,具有中华文明的典雅内在。

我是一个北方姑娘,不像江南女子那般温顺细腻,却对江南的茶文明情有独钟。儿时不解茶,喝到喉咙里涩涩的,有一点苦。白驹过隙,韶光把影子拉得颀长,我喜欢甜食的食欲也被逐渐减弱,这浓淡适合的茶便也渐渐成了我忠诚的陪同。

外公的那些古旧医书上对茶亦有许多注解。《本草纲目》上有关于茶的药理记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烈火有五,火有真假。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那年春天,咱们特别来到南边。大巴车小心谨慎地开上泥泞的乡下小路。导游说:“你们来得真是个好时节。村里每年采来新茶,青嫩的叶子铺散在竹匾上,暴晒在房顶上、楼阁上、柴草堆上,待到明日晨晓,朝霞映窗,再用文火渐渐炒茶。”淡淡茶香穿过窄窄的村庄冷巷,伴着早春新翻的泥土的气味,飘向溪涧深谷,也飘进我内心深处。我拉拉母亲:“妈,买一罐吧。”她微笑着点点头。我将这小罐茶悄然放进书包,我觉得它没有扑面而来的横行无忌的“商业味”。这茶淡淡的香气动人肺腑,如莺燕呢喃悠扬流通,又如明月松间清泉慢流,它为我卸下一天的疲倦与劳累,带给我的是无限的欢愉与享用。

比起“下雨天与巧克力更配哦”之类毫无情调的广告词,唯有一壶清水、几片茶叶才是雨天知音。伴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都市的喧闹和喧嚣好像也放低了腔调,我化作竹林深处的浣女,抱薪生火,汲水煮茶。洁白无瑕的茶具静静地偎依在几案上,垂头饮一口香茗,删繁就简,清淡修行。渐渐地,我把人生那盏苦茶喝成了一杯明澈的水。阴晴圆缺,冷暖聚散,当身边有那杯香茗时,那些心慌意乱、崎岖困难,亦不过是屋檐底下悄然拂过的一缕薄风。茶染了一身岁月的气味,融进了人世的况味。关于不同气质与心性的人来说,他所品出的感触是与别人不同的,是绝无仅有的,有的甜美,有的苦涩,有的“茶”劲十足,有的索然寡味。这一路上,由于有茶相伴,我多了一份漠然和自适。有时呡一口仍是有点苦涩,却又多了些兰草芳香。

望着这杯安静的茶,不由想起周总理“啜英咀华”的故事。一次,他陪外宾在梅家坞品味明茶。经过茶农,他得知炒制一斤特级龙井要采摘四万枚嫩芽,便不忍心把茶渣倒掉。所以他幽默地说:“龙井味道好,要把它悉数消灭掉。”说完,他将杯中的茶叶悉数吃下。

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是闽南人,十分长于品茶,他曾对茶的“三泡”有一个精妙的比方:“严格说来,茶在第二泡时最为妙。第一泡比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纪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以佳人喻茶,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追根究底,茶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仍是其深藏的中国民间传统文明在咱们心中扎下了根。茶的精力与儒道两家的思维严密相连。儒家用“仁”来调理人际关系,倡议共同进步,这正是茶的赋性。道家为茶供给了茶艺,使茶文明达到了必定的艺术境界。道家为茶文明披上了文明的光环,茶的意境与民间传统文明的内在相通,展示了其真、善、美。“小庭幽圃绝清佳”,陆游的诗营建了一种新鲜的品茶意境。神清气爽,返璞归真,这般感触真可谓“清甘本无滓,渴饮得真味”。

品至止境,那茶看似行将无味无色,实则流露出人生的真理。渐渐地,在一盏舒卷的茶叶中,遗忘荣辱,不计浮沉。茶本来仅仅一种普通的植物,不解人世欢欣,是众生给了它魂灵,给了它生命,它便有了各样风情、千种味道。喝茶本来仅仅一个往常的活动,没有钟鸣鼎食,是历代风姿潇洒的雅士赋予了它文明。现在,多元的茶文明是每一个人走过的人生感悟。开得雨后春笋的茶花,白的清丽绝尘,红的娇俏高雅,无国色天香,也并不倾国倾城,却让全世界陶醉得爱不释手。

苦中有甘是涩,否极泰来是真。好茶总是先涩后香,人生总是苦中藏乐。好茶常有淡淡的苦味,人生也总不免有二三分不如意。不如意,就是这人生茶中那淡淡的苦涩。人生是一壶茶,冷暖交错,浓淡相宜。有了这茶,日子才有重量,才更实在。

我慢慢喝完最终一口茶,闲看窗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持着茶杯,拥抱着古今撒播下来的茶文明,闭上双眼,将我人生的这杯茶,汇入文明行进的长流。

不由想起白落梅的诗句:“淡淡秋风微雨过,流光瘦减富贵。人生似水岂无涯。浮云吹作雪,世味煮成茶。”

来历:《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作者:任雯楚

图片:网络

修改:迟佳

修改:冀春鑫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