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838字,阅览需要约2分钟)
狮子舞是广泛撒播于武威民间的舞蹈艺术,具有剧情、说白、扮演场景、音乐、道具等戏曲的基本要素。武威狮子舞可追溯至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和古印度,唐代狮子舞在凉州武威通过再创造,撒播于长安、洛阳等地,成为宫殿乐舞中的首要节目。可以说,武威的狮子舞,是今天华人节庆中常见的舞狮扮演的源头,也是舞狮艺术原型的活化石。
在唐代,无论是在宫殿宴会、迎送使节时,仍是在庆功祝捷等重要典礼上,狮子舞均为首要扮演节目之一。“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白居易的《西凉伎》真实地描绘了其时的武威狮子舞。
武威狮子舞民间称“麻狮舞” ,也称“耍麻狮子”。民间在新年或其他喜庆的日子里常以舞狮助兴。一般的獅子舞,是两人协作扮一头大狮子,俗称太狮,一人扮一头小狮子,俗称少狮;另一人为武士打扮,手拿绣球作引导,起指挥调度效果。武威民间引狮子的武士,其扮相仍为古代胡人打扮,手拿绣球诱引狮子起舞。狮子舞在扮演前和扮演过程中,都要放炮助威。在烟雾腾绕中,狮子跟着锣鼓点的轻、重、快、慢,忽而抬头俯视,忽而垂头回忆,忽而回忆爬行,忽而摇头晃脑,忽而相互追逐奔突,多姿多态、饶有风趣,高超者甚至能仿照狮子的许多动作,均活灵活现、非常传神。狮子舞还有一种耍法,即两端大狮子,一雄一雌,各率两端小狮子扮演。扮演的程式基本上与前面类似,但最风趣的是扮演到高潮时,雌狮有一场产仔扮演。产仔后的雌狮,满怀做母亲后的欢悦,一反前态,与众小狮逗弄嬉戏,亲近反常,观看的人们也欢呼雀跃。
责任编辑:吴 燕
编 辑 :柴多茂
统 筹 :张长宝
凉州文明研讨
一个有文明温度的大众号
版权归武威市凉州文明研讨院一切,只能用于个人学习、研讨或赏识,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处,运用本品须经赞同,违者必究。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凉州文明研讨”微信大众号。 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彻底保存作者署名,且不修改文章标题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