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石屏,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当地,勤劳勇敢的彝、汉等民族在这里生息和繁殖,他们用勤劳的汗水和才智的火花浇灌出一朵我国饮食文化奇葩—石屏豆腐。
石屏豆腐是云南省石屏县的闻名特产,自明代初叶面世以来,已有600多年的前史,素以优质味美而饮誉四方。石屏豆腐与一般豆腐有别,是选用当地的地下“酸水”制造而成。这种水质天然含卤,替代石膏点浆,所制豆腐幽香细嫩,味道鲜美,为其他豆腐所不能及。
2017年6月2日,云南省政府印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告诉》,石屏豆腐制造技艺当选。作为石屏最负盛名的“网红”美食,石屏豆腐也为更多人所知。而关于石屏豆腐,还有许多有意思的传说,今日就跟着小编一块儿来看看石屏豆腐都有哪些风趣的传说吧。
石屏豆腐传说之一关于“逗夫”的故事
相传600多年前,石屏县城有一户人家,住着一对夫妻和母亲,惋惜婆婆待媳妇并欠好,日常日子中,婆婆连一般的豆浆都不乐意让媳妇多饮。有一天,婆婆要出远门两三日,婆婆前脚刚一走,媳妇后脚便开端磨豆子、煮豆浆,但当豆浆正开锅,她满心高兴的要舀豆浆的时分,宅院里竟传来了脚步声。媳妇惧怕婆婆回来了,见着会挨骂,便急忙端起了烧好的豆浆,急速往灶上的瓦罈里倒。
当她出门一看,进来的人其实不是婆婆,而是老公回来了。所以,她高高兴兴地拉着老公进屋喝豆浆。谁知,掀开瓦罈盖子一看,豆浆竟悉数凝聚成块了。本来,瓦罈里盛着一些她刚打来不久的井水。无法之中,夫妻俩牵强尝了尝,却惊讶的发现,与曩昔用石膏卤水点制的豆腐不同的是,这凝结的豆腐味道居然那样的质嫩味美。因为从未见过这样独特的豆腐,其时,媳妇还诙谐地把它取名为“逗夫”。
掺入了井水,不只没有损坏豆浆的凝结,反而变成了比平常用卤水点制的石膏豆腐还要新鲜的豆腐,这一发现,使石屏豆腐以其独特的制造方法和独具匠心的口味,一时刻名噪全国,撒播百年。清朝时,“石屏豆腐”就曾作为贡品,成为宫殿皇室餐桌上的甘旨佳肴。
石屏豆腐传说之二—“酸水”点豆腐
石屏豆腐有许多有意思的传说,我们且在吃甘旨豆腐之余闲听一二,权当消遣。
传说,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派兵征讨西南,沿途屯兵,实施兵伍编制,即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营。沿用至今的万家营、卫家营、伏家营、郑营等村子,均是当年在石屏的屯兵之地。制造豆腐便是从万家营屯兵中传出来的,并运用当地的天然“酸水”作凝结剂。
另一种传说,很早以前,居住在石屏县城的先民们,在东西南北四方城门脚下开凿了四口石井,出水很旺,但水味酸涩苦,不能饮用。居民用水要到郊外两公里外去挑。用挑来的淡水制造豆腐,酸味较重,口感欠好。到了明代,北门潘北兴老汉运营豆腐作坊,每天要制豆腐两榨,需水12担。按其时风俗,挑水的重担落在孙媳身上。
一天,潘老汉的孙媳趁家人外出做客时,就在邻近石井提够了第二天制造豆腐的用水。次日豆浆刚点浆就迅速成脑,定型为条状,味感特别好,排除了酸涩味,潘老汉惊讶地诘问孙媳,方知这两榨豆腐用的是石井里的“酸水”。老汉对孙媳不光没有责怪,反而倍加称誉,并把这晾干的条状物取名石屏豆腐。从此,县城四口石井的天然“酸水”就成了点制豆腐的抱负凝结剂。这便是石屏豆腐的由来。
石屏烧豆腐
酒一提,酱一碟,浓郁馨香沁心脾,回味涎欲滴。”渐渐烤,渐渐吃,渐渐品这便是日子。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云南红河石屏县制造豆腐的进程考究的便是一个“慢”,在这心浮气躁的时代,吃了石屏豆腐,心便会静下来。曾有人这样描绘“眉柳叶,面和气,手摇火扇做生意,婷婷炕前立。酒一提,酱一碟,浓郁馨香沁心脾,回味涎欲滴。”渐渐烤,渐渐吃,渐渐品......这便是日子。
在石屏,用来烤食的豆腐,要用新鲜豆腐发酵2~3天,再用木炭文火渐渐翻烤,这样烤出来的豆腐皮黄而不焦,豆腐胀大如馒头,掰开来看,熟透的豆腐气孔如麻,幽香四溢,再配上精心调制的佐料,保准让你食欲大开。
逢年过节,石屏人有做豆腐的风俗,豆腐被当作赠送远亲款待客人的上好礼品。闲时,不论男女老少,石屏人喜爱带上家人,邀上亲友到豆腐摊上小坐。咬一口豆腐,品一口梭椤茶,其间味道,妙趣横生。
石屏豆腐从质料、加工到食用,都是一门考究精美的艺术。其用料,考究的是运用优质大豆,独特之处在于运用境内特有的天然井水(俗称“酸水”)作凝结剂,养分丰厚而不含任何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令人叫绝的是,这种“酸水”脱离石屏无论如何也点制不出豆腐。
石屏人吃烤豆腐,考究是慢烤,慢吃。在石屏,你到处可以正常的看到手拿蒲扇用木炭火精心烤制豆腐的场景。成群结队的吃客们围着桌子,边聊边吃,或就着点小酒一向吃到时刻的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