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仙”——苏局仙
苏东坡28世孙,清朝末代秀才
苏局仙(1882~1991),字裕国,上海市南汇县周浦镇人,清王朝的末代秀才,大文豪苏东坡的28世孙。1882年出生于东湖山庄一个败落的家世。
苏局仙的父亲早年在叔父开的一家杂货店打杂,养家糊口;母亲勤俭持家,忙于农活,并育有三子,其排行第二。9岁进私塾,寒窗10年。四书五经、六艺经传皆通习之。20岁时与小两岁的本乡赵氏结成连理,婚后育有三子一女。
1906年8月,苏局仙考中晚清末科秀才,9月有人拿了大红报单一路呼喊前来报喜,上书“贵府少爷苏局仙第十六名中试,谨此致贺”字样。那时落款中试实在是一件极光荣的事,乡邻亲族接二连三,家里着实热闹了一阵子。
从教半世纪,终身历“五朝”
1907年,苏局仙迈进朱家祠堂任教,从此传道授业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辛亥革新后,军阀混战,又从私塾转教公堂。除日军占据时期回乡念佛外,终身未离教鞭,桃李满天下。
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迸发,疆土沦亡,苏局仙怨恨日伪的奴化教育而弃教务农,回到老家牛桥,可是敌伪却硬逼他充任奸细乡长。为避开日伪诱迫,苏局仙买了一尊观音,在家念经拜佛装傻,并将书斋起名为“水石居”,涵义自己像水相同洁白,像石一般刚强。
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反抗控制下,国务仍旧,生灵涂炭,苏局仙躬耕薄田,藉以糊口。这样算下来,苏局仙终身阅历了清朝、民国、日伪控制、国民党控制和新我国五个前史时期。
97岁高龄夺冠书法比赛,人书俱老
虽时局骚动,苏局仙却一向没丢下书法,80多年临池不懈。自早年自学书法,写柳、颜楷书,后专攻王羲之《兰亭序》,虽眼睛高度近视,但仍坚持每天早餐后写一个多小时的字,从不间断。1979年5月,苏局仙作了幅行书《兰亭序》参与上海《书法》杂志举行的全国大众书法比赛,因为笔力稳健、点画厚实、气势连接,人书俱老,以97岁高龄荣获一等奖,被书坛引为美谈。
《文汇报》曾以《雪霜已过沐春风》为题刊载这一喜讯,并点评他的书法“用笔苍劲冷静,用墨浓枯相杂,点画厚实稳健,结体生动有姿。整篇趁热打铁,丢盔弃甲落大方,有天然天成之趣,苍劲中有俊秀气,质朴中有雅秀美”。
书法之外,苏局仙还喜欢作诗,数十年写成近1万首诗稿。在百岁今后,他出书了诗集,被誉为“百岁诗人,史前未载”。
以下是苏老一首充溢童趣的诗:
小溪昨晚添春水,
戴笠渔翁垂钓竿。
三四鱼儿误上钩,
只交厨下佐三餐。
——《乡村画·垂钓》
长命书法家,洒脱百岁人
1985年,苏局仙被评为全国健康白叟。翻开苏氏家谱,祖上没有寿过百岁的。而苏局仙年逾百十,却不知老之已至!正如他自己所说:“人是动物,要天天活动,天天学习和干事。动物就要动,不动便成废物。”
据友人回想,苏局仙每天早晨六点即起,饭后,练字、会客、漫步、午后睡上一个时辰,接着读报、练字、写诗。晚上,八、九时更衣歇息。70岁起开端步行训练。开端每天几百步,后日行五千步。80岁后,每天沿河堤缓行两千步,直到轻轻冒汗刚才停步。
在日常饮食上,苏局仙也是很忌口。年轻时抽烟,后发现吸烟有损气管和肺,就下决计戒掉了。不喝浓茶,但喝点酒。晚上,夏天一杯啤酒,冬季一盅白酒,舒筋骨暖身体。日常饮食独爱新鲜蔬菜,禽蛋和河鲜也略为品味,但肉制品决不沾口。
虽终身中遇不少磨难和艰苦,但苏局仙从不失望。每逢遇到不愉快的事,就采纳三个办法:一是丢开,二是找小孩玩,三是照照镜子。
在苏局仙110岁生日祝寿会上,上海市文史馆长王国忠无限慨叹地说:“当年毛主席兴办文史馆时,全国有八个翰林、一个进士、二十一个秀才,现在只剩一个苏局仙了!故而,苏局仙是不是周浦乡的一个苏局仙?不是。是不是南汇县一个苏局仙?也不是。是不是上海市的一个苏局仙?也不是。能够骄傲地说,全世界只要一个苏局仙!”
在即将离别的病榻上,先生曾侃侃谈笑:“我至今已度过10个马年,历经两个世纪。晚年有幸饱尝了党的琼浆玉液,衣住也十分满意,因之得以坚持健康长命,本年110岁,算是上海市年纪最大的白叟了。新近又得到两位女画家吴青霞、汪德祖画给我的几个大蟠桃,不亚于王母园中三千年开花三千年成果的仙物,食之寿考无疆。以之身体觉得有些异常起来,青丝几根转黑,牙仁觉得痒痒,恰似要长新牙,面皮也如同变为福桔那样光润起来了,带些老态龙钟的姿态。假如得到完成,再入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读书,必定要勤奋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少年,为社会添加一份行进的力气,真正是快活得极了……”
1991年12月30日,苏局仙无疾而终,享年109岁。
苏老仙逝后,家人依照他生前的遗愿,将遗体捐献给二军大病理解剖室。如此洒脱的胸怀,不愧是“上海榜首白叟”!
“北佛”——孙墨佛
少怀壮志,解甲归田图报国
1884年11月1日,孙墨佛出生在山东莱阳富山西村。年幼的孙墨佛熟读经文、诗词,性情豪放,能做行楷书,善于碑本金石之学的研讨,声誉乡里。
1902年,十九岁的孙墨佛考入清政府和德国一同兴办的青岛赫兰大学(后和上海同济大学兼并)读经济。孙墨佛并不满意校园里“寻章摘句”、“舞文弄墨”的日子,25岁时决然决计解甲归田、拯民救国。抛弃学业之后,经刘大同先生介绍,孙墨佛参加我国同盟会,为山东前期的同盟会会员。从此,他结识了心仪已久的孙中山先生,并对孙中山的革新精神终身敬仰跟随。
忠肝义胆,冒险夜救孙中山
1922年6月,孙中山回到广州,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梦想加害孙中山,没有察觉的孙中山立陷危困之中。正在这时,担任陈炯明的参谋、一起也是孙墨佛教师的刘大同来到广东。孙墨佛闻讯急往探望。6月15日下午,孙墨佛去刘大同处,晚餐席上刘大同对孙墨佛说:“吃完饭,为我编撰一幅挽联!”孙墨佛大惊:“给谁?”已有醉意的刘答道:“是个大角色……”
孙墨佛已全然理解,刘大同口中的大角色便是孙中山先生。刘酒后吐真言,不行听之任之,漫不经心。孙墨佛确定,刘身为陈炯明的高级参谋,酒后言此,绝非捕风捉影,况且他对陈炯明也早已防范在心。但他又想到刘大同亦非陈炯明同类,且又与自己多年师生之谊,怎么办?令他甚费踌躇:刘某,吾师也,孙公,吾长也;师者,亲也,长者,公也。时至今日,危如累卵,我岂能因亲废公,不识大体,而置民族危亡和革新大计于不管?
孙墨佛想定后,当即找到孙中山的秘书长谢持,将工作和自己的判别具体奉告,晓之以未雨绸缪之理。谢所以领孙拜见中山先生,中山先生遵从了孙墨佛的劝说,先让夫人宋庆龄留在住地越秀楼,他自己领谢持及卫兵数人,急出便门。这时,孙墨佛已找到水兵总司令温树则,温派了200名战士也来“救驾”,一行人马,先到码头登上了一艘“宝璧舰”,后又派人接出宋庆龄,再转上“永丰舰”,加快驶向海湾。孙中山先生成功脱险,随后隐秘由广州前往上海。陈炯明叛军炮轰了越秀楼,却一无所得。
诗酒相伴,笔墨留芳
孙墨佛终身以诗和酒为伴,又以笔砚碑本相随一向。早在年轻时,即被人称之“孙颠三癖”。
孙墨佛自幼受儒学教育,每日读经、读诗、写字作文章,有着深沉的根底。后来笃爱诗词,终身所写诗篇能保存下来者,不下万余首。这中心还包含七律、五律、五绝、五古等方式。在学习古代诗篇传统中,最为钦仰李白和杜甫。他在80岁自寿的80首诗前《小引》,自道:“嗜好言情,敬慕别裁别趣;独爱吟咏,私淑诗尽诗仙。”一些诗中,竟有这样的语句:“谪仙醉佛三生侣”,“前身合是李青莲”和“李杜诗篇万世师”……
孙墨佛的诗,气势倒闭,谈论精辟,且精心造语,考究声律,堪为一代诗才。晚年常以诗明志,如《蒋城官舍》云:
一官敝履生身轻,
休望人人有好评。
不树丰碑夸德政,
但求无过不求名。
老年,写《咏花眼》,自嘲云:
老来退隐有何能,
风味萧然一醉僧,
老眼昏花堪绝倒,
一杯酒影满天星。
像看待自己的诗词创造相同,孙墨佛对自己的书法亦很自傲,他这样写道:
大笔挥毫妙入神,
龙跳虎卧转洪钧。
闲翻前史从头看,
百岁书家有几人?
孙墨佛早年习书,取法二王、颜、柳及北碑,后来曾请教康有为,喜临康有为的字,甚至为康代笔……中年转习狂草,晚年,孙墨老独钟唐孙过庭《书谱》,对魏晋、六朝碑本悉习研究,集诸家之长,自成体系,真、草、隶、篆四体皆能,造就极深。
孙墨佛还致力于书法和文史研讨,研习探求《书谱》所阐书学之论,在此根底上,又不断在习书实践中寻求归于自己的风格。他为四川成都诸葛武侯祠编撰的“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的词联,笔锋豪放不羁,淋漓尽致,至今为众口称绝。
1984年,孙墨佛为在日本完工的“我国会馆”落款,深受国外友人欣赏。还将其书写的500余部全文书谱,无偿捐赠给全国各地文明教育部门。
1986年,邓小平82岁生日时,中央组织部派人请孙墨佛为之写一副寿联,现已103岁的孙墨佛怅然运笔作寿联一副:“美化天地新世界,组织世界大家庭”。之后又兴犹未尽,饱笔浓墨,书写四尺“寿”字送给邓小平,邓小平看后非常高兴。
1987年7月,孙墨佛在北京病逝,终年104岁。算起来,他从四五岁开端临池直至在世,其间一向未弃笔砚,写了一百年,可谓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段美谈、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