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沙沙为患者进行穿刺置管。图片由哈医大二院供给
人民网哈尔滨1月2日电 近来,哈医大二院肿瘤内科一病房收治了一名前中纵隔肿物的患者,因为上腔静脉受压严峻,无法从上肢静脉及颈外静脉进行置管,怎么输注化疗药物成为了一个大难题,这关于现已失掉手术时机的患者刘某而言,无疑是落井下石。为协助患者尽早进行化疗,哈医大二院肿瘤内科一病房护士长李沙沙运用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能,用一根软性的导管从患者的右腿大隐静脉直达人体的大静脉主干道之一的下腔静脉,为患者拓荒了一条安全有用的静脉输液通路,减轻了患者的苦楚。该技能的成功展开,将谋福更多省内医治阶段较长且上肢静脉因病况导致不能施行正常输液的患者,也标志着哈医大二院的护理技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了解,一个月前,52岁的刘某呈现胸闷气短,浑身乏力,并逐步开端咳嗽咳痰,吃饭时有呜咽的感觉,到当地医院做上消化道造影及CT查看时被确诊为“前中纵隔占位性病变”,这可急坏了家里人,急忙带着他来到哈医大二院肿瘤内科一病房寻求协助。医师接诊后,为患者进行穿刺取病理活检,病理报答成果为:精原细胞瘤,是一种最常见的纵隔恶性胚细胞瘤,进一步查看发现,肿瘤截面积已达到13.4cm*8.8cm,与心脏大血管分界不清,将上腔静脉包裹得结结实实,且肿瘤扩展超出前纵隔而不能手术,主张患者挑选放、化疗。
但是,怎么正确的挑选适宜的化疗通路成为了扎手的难题。因为肿瘤的压榨,患者的上腔静脉受压严峻,极易导致面部和上肢水肿,颈部、上肢及胸壁静脉怒张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无法从上肢进行输液及置管,一点点液体都会加剧患者的病况。而下肢血管离心较远、血管细微、血流缓慢,且末梢循环差,简单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静脉输液指南中明确规定下肢不宜输注化疗药物。
经重复研究讨论,置管成为了仅有的挑选。考虑到腹股沟处股静脉走形区域皮肤褶皱多、汗液较多,简单形成贴膜固定不牢及部分污染,穿刺点及留置导管感染危险高且留置时刻最长可运用4周,而患者化疗周期较长,为削减患者重复穿刺静脉的苦楚,更重要的是能够尽可能的防止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坏和部分安排的影响,然后确保化疗进程顺畅进行,肿瘤内科一病房护士长李沙沙主张从患者的下肢远离会阴部的大隐静脉置入PICC导管,运用导管将化疗药物从下肢静脉送至接近心脏的下腔静脉再随血液抵达全身。
通过充沛的预备,李沙沙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血管评价及精准定位后,以患者的右侧腿部大隐静脉为穿刺口,将导丝送入患者体内,并在导丝引导下将导管均匀缓慢送入至达预先丈量的长度,术中顺畅,导管抵达下腔静脉,方位精确。不只避开了患者会阴部及易活动部位,便于穿刺部位保护及敷帖的固定;也防止腹股沟处穿刺所造成的导管易弯折开裂的现象,进步患者的舒适度;更是大幅度的降低了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危险。
据悉,下肢PICC置管技能的展开是哈医大二院置管新技能的又一大打破,将为更多患有上腔静脉压榨综合征、上肢血管变形、双侧乳腺癌等不宜挑选中心静脉置管、静脉输液港、上肢静脉及颈外静脉置管的患者发明了一条安全、有用且能较长时刻保存的静脉通路。置入的导管可在患者体内长时间留置(12个月内),住院期间全程一针医治,防止了每天扎针的苦楚,并削减长时间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影响,患者出院时还能够带管回家,满意患者按阶段间歇性医治的需求。(赵丹、李华虹、杨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