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现代生活网资讯正文

10位书法大师的绝笔书法能见到的人没几个

2020-01-03 06:01:35  阅读:9657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每个人都会有面临逝世的时分,艺术大师也不破例!

与平凡人不同的是,艺术大师在离世之后,还有书画著作能够撒播,供后人仰视学习。

这些著作,可分为几个时期,如前期、中期、中晚期、晚期等。搞过保藏的人都知道,书画大师中晚期的著作,特别值钱!

为什么?

有句老话:酒是陈的香。书画也是如此,越老越值钱!

正所谓:人到晚年,越画越值钱!你没见黄宾虹、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晚年的代表作,哪一幅不是天文数字?

可是......

看了这俩字是不是心“咯噔”一下,莫非还有比这更贵的?

这话说对了!还有一个时期的画,更值钱!

哪个时期呢?

便是书画家临终前所做的最终一幅著作,称为“绝笔”!

那么,为什么“绝笔”这么受人追捧呢?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一是有适当高的留念含义;二是从此之后,再无大师的著作面世了!三是有些著作,是大师弥留之际所作,处于无认识或认识不清醒的状况,完全依托天性或潜认识创造,完全摆脱了规则、规则、技巧的捆绑,真实到了“忘我”的境地!这样的著作,要么给后人巨大的启示,要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留有许多幻想空间。

所以,有什么理由能让“绝笔”不值钱呢?

1. 王国维

王国维的“头衔”有许多,如文学家、美学家、史学家、哲学家、考古学家等等,是我国近现代闻名的学术大师。1927年6月2日,他纵身一跃,殒命昆明湖。只留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 ......”的惊世遗书,也是留给后人的“绝笔”!

王国维遗书原文:“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身后,当草草棺敛,即行藳(gǎo)葬于清华茔(yíng)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寓居。汝兄亦不用犇(bēn)葬,固路途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本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照料,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产业分文遗汝等,然苟慎重节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王国维遗书,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此遗书法度严谨、气清质朴、安静恬然,真实称得上字如其人。

2. 李叔同

李叔同,闻名书法家、音乐家、美术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42年10月13日晚8时,李叔同在福建泉州不贰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慈祥圆寂。临终前3天,他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交给仆人妙莲法师,为其最终绝笔。

看“悲欣交集,见观经。”七个字的墨色,由润而枯,趁热打铁,到“见观经”三字时,墨汁耗尽,用枯笔皴(cūn)擦,最终却蘸墨,在下面画了一个饱满的圆圈,接着用小字书写日期,墨色相同饱满。按惯例,日期应在左下角,不知为何要写到右上方,莫非是为了布局平衡仍是下方无处可写?让人疑问!

这件绝笔手迹,幅面小,未盖章,与弘一法师以往中规中矩的著作大不一样。“悲欣交集”四个字,好像是为众生仍旧沉沦存亡之苦而哀痛,为自己行将脱离“苦海”去往极乐而欢喜,小小一纸“绝笔”,竟别有一番撼人心灵的力气。

3. 齐白石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在北京医院逝世。弥留之际,他困难提笔,画了一幅自己生命的谢幕之作 ——《葫芦》。

这幅《葫芦》,被称为齐白石的绝笔。听说,一天早晨,没人搀扶,齐白石自己从卧室踉踉跄跄地走进画室,站在桌前,画了这幅画。

据李可染回想:其时齐白石现已糊涂了,不知道“九”字该怎样写,到了“岁”字,直接写错了。他完全是凭自己的直觉画画,开始时,用黄色彩画葫芦,画了一大一小,一上一下两个,紧接着画叶子的时分出错了,把叶子画成了葫芦形状,并且在葫芦留白处冒出两笔淡墨,看上去像破了两个洞,最终画藤蔓时,又模糊了,画着画着又画成葫芦了。

在那种情况下,还能画出样子来实属不易,但不知为什么,这幅画却别有一番神韵,越看越觉得奇特,叶子好像成了葫芦的暗影,藤蔓毫无规则的叠绕,更像是展示不知道的现象。

4. 邓散木

邓散木,我国现代闻名书法家、篆刻家,在艺坛享有“北齐(白石)南邓”的美誉。邓散木晚年遭受不幸,因血管阻塞截去左下肢。他终身勤勉,逝世前夕还在伏案作业,1963年驾鹤西去,享年65岁。

邓散木生前最终一幅书法著作,是一首唐诗: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此作将欧体的特色体现得酣畅淋漓,透出金石气味,可谓经典。

5. 潘天寿

潘天寿,我国现代闻名画家、教育家。1969年,从家园宁海回杭州途中,悄悄在一张卷烟壳纸反面写下最终一首诗,尔后不久便卧床不起,1971年9月5日黎明时逝世。

潘天寿绝笔诗原文:“千山复万山,山山峰峦好。一别四十年,人老山未老。莫以幽房窄,心随六合宽。倘能免诬陷,自古有沉冤。不因罗罪深,逃名痛未遐。知应得回乎,痛下砭针时。”

此遗作是在十分时期匆促写成,从诗文和笔迹不难看出,作者深沉的文学素质和书法功底。

6. 张大千

1981年7月,83岁高龄的张大千,应日本横滨闻名侨领李海天的约请,为其旅馆大厅制作《庐山图》。大千先生作此画时,身体状况极差,常常住院治疗,时画时停。因为画面太大,乃至整个人被抬上画桌趴着画,十分费劲。

《庐山图》部分

后来,这幅画要参与1983年的联合展出,张大千作了最终一次补画,只题了两首诗,没来得及落款。展览完之后,原想在身体答应的情况下,再作进一步的润饰处理。惋惜,他在当年的3月8日病重入院,4月2日便逝世了,《庐山图》成为张大千没画完的绝笔。

7. 王蘧常

王蘧(qú)常,闻名书法家、历史学家。他拿手古章草,著作在日本享有极高名誉,被日本书法界称为“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王蘧常1989年逝世,时年89岁,《十八帖》是他的绝笔,书风老辣,特性激烈,不愧为一代章草大师!

《十八帖》原文:“十八日书悉。屡欲我书十八帖,何敢续右军之貂?但以足下情辞恳款,又不忍拒。此书首有十八日字,置之卷前,即谓之十八帖,可乎?一笑。其庸弟。兄蘧。”

8. 林散之

林散之草书自成一体,被誉为“今世草圣”,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1989年10月,病重期间,书写“生天成佛”四个字,为其最终绝笔。

据林散之儿子林昌庚回想:“那天父亲喝了点人参汁,闭目养神了半个多小时,用精疲力竭的笔在宣纸上写了‘生天成佛’四个字,写好后,我在他指定的方位盖了印章。”

写完之后,林散之闭目安坐,显得反常慈祥、超逸,似乎在告知身边的人,他行将迈向另一个国际。

1989年12月6日,92岁的林散之在南京逝世。

9. 启功

2005年头,启功住进北大医院现已好几个月了,身体极度衰弱。其时,有人请他为行将开业的建川博物馆题字,尽管病痛缠身,但他仍是在病床上苦撑着写下了“成都建川博物馆”几个字。不久,启功先生病况加剧,进入长达数月的深度昏倒状况,再也没有醒来。

这幅题字,成为93岁高龄的启功谢世之作。至此,我国最终一位古典含义书法大师,离咱们而去,一个年代宣告完毕。

10. 吴冠中

“想我,就去看我的画吧!”这是闻名画家吴冠中生前说过的话。

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病逝,回头再看这句话时,已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了!

下面这幅叫做《幻影》的画,是吴冠中在世时所画的最终几幅著作之一。或许,此刻画家已达到“胸中无笔,神游纸外”的境地,这些著作,在一般人看来,除了一头雾水仍是一头雾水 ......

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每位书画家早迟早晚也都会有绝笔,只不过艺术大师的绝笔更有目共睹,更能牵动人们的情感神经!

绝笔,是一个人艺术生命的完毕语,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他们在这样一个国际上活过、爱过、恨过、寻求过的凭据!

享到朋友也是一种欣赏哦!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