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791字,阅览需求约4分钟)
武
威
人
的
年
味
进入腊月,武威的年味便逐渐浓了起来。
从腊月初八开端,新年已确认进入了倒计时的状况,小孩子们在期盼中等着新年。那一天,武威家家户户要喝“腊八粥”,便是用几种食材煮的粥。各家各户的腊八粥并不相同,家境好的人家,置办的食材比较考究,有桂圆、核桃仁、红枣、莲子、花生等等;一般人家,因地制宜,把家里有的小麦、玉米、黄豆、小米等,凑在一起煮上一锅,一家人吃得照样津津乐道。
武威俗话云:“过了二十三,新年整七天”,所以腊月二十三,是又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一天,家家户户要祭拜灶神。“灶神”在武威方言中叫做“灶爷爷”“灶奶奶”。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一年的锦衣玉食,一年的身体健康,就要祈求灶神保佑。武威老大众以为这一天“灶神”要“清查户口”,因而把灶台清扫洁净,献供时毕恭毕敬,怕开罪了灶神。其实这是一种对灶神“上天言功德,下界降吉利”的心思希望。
除纸蜡香火外,祭拜灶神的供品,最重要的是“灶干粮”,也便是一种烤熟的“小馍馍”。“灶干粮”烤熟后,先要盛盘献供。等祭拜灶神的典礼完成后,“灶干粮”才能够让家人食用。爸爸妈妈常常和小孩子斗智斗勇,避免嘴馋的孩子偷吃。
为了预备“灶干粮”和新年时分吃的“馍馍”,各家各户在腊月二十日今后就连续开端“做馍馍”。馍馍分为油馍馍、烧馍馍和蒸馍馍几种。油馍馍是油炸的,有细巧美观的“油花子”,也有圆润厚重的“油果子”。蒸馍馍有馒头、花卷,还有莲花子,便是形状像莲花的装点上多种色彩的馍馍,用以献供,保佑安全。凉州区双城镇的“烧馍馍”有“炉盔子”、“烤饼子”等品种,是在专门砌成的“烧洞子”里用小麦秸秆生火,放在大铁皮上烤熟的。其间“炉盔子”采用了传统的“酵头子”发酵,除此之外不增加其他东西。其制造程序有发面、揉面、打结、装盘、烘烤,谁家的“炉盔子”又大又香又好吃,是一件十分荣耀的工作,证明家庭主妇贤惠精干。“炉盔子”色彩金黄、又酥又脆,有浓浓的麦香味,名闻当地,成为新年期间走亲访友的礼物。
做馍馍是件费时吃力的工作,要提前几天和面发酵,还要把面做成各种造型,油炸、烧烤、水蒸都需求好几个人分工协作。因而,做馍馍一般都是全家人上阵,还需求街坊之间相互帮助,人们在劳动中享用新年的高兴,在笑声中调和着邻里的联系。
腊月二十三之后,武威各家各户都开端清扫房子宅院和浆洗衣被。每一间屋子,每一个卫生死角,都要仔仔细细地清扫;每一件床布,每一件衣服都要仔仔细细地清洗。这几天,处处都是轰轰隆隆的洗衣机的声响,处处都是吊水倒水的繁忙身影,晾衣绳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衣物及床上用品。
遇到晴朗气候,有的人家在宅院里晒好一大盆热水,让小孩子脱光衣服,给洗个澡,便是要洗洁净一年的尘垢和倒霉,以求来年健健康康,安全全安。
大年三十,和全国各地相同,武威家家户户要贴春联、门画子(门神)、半帘子(门楣上的祝愿剪纸),放鞭炮,辞旧迎新。当地大众还有“上坟”(祭拜祖坟)、“请祖先(先祖)”以及吃水饺、烩菜的传统。
除夕夜,武威人有“熬夜熬福”的风俗,浅显地讲,便是越睡得晚,来年的“福分”就越多。一家人坐在暖烘烘的热土炕上,一边吃着桌子上摆放着的各种美食,一边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新年联欢晚会。比及十二点的钟声响起,小孩子们就到宅院里放鞭炮,然后大人们就开端给小孩子们发放“福钱”,也便是“压岁钱”。小孩子们玩够了,闹够了,一个个就睡着了,全然忘了“熬夜”的约好。
大年初一清晨,凉州乡下有“出行”的风俗。那天一大早,家人带着酒肴、香火、馍馍等祭品,赶着家畜,到院外郊野里,摆上祭品,燃着香火,并燃起一圈麦草火,然后男女老幼,牵着家畜,绕着火堆顺时针转几圈、逆时针转几圈。德高望重的长者朗读祈求神灵保佑出行大吉、人畜兴隆之类的祝词,然后燃放鞭炮。家畜也得到了特别的优待,能吃到祭拜的馍馍。回家时,再将剩余的馍馍揣在怀中,此意是“空怀出门,满怀进门”,取其吉利之意。现在这一风俗在大都当地还保存着。
从大年初二开端,武威人开端带着礼物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人家带的礼物大多是自家做的馍馍,后来才发展为牛奶、烟酒等礼品。一般来说,初二日是女婿看望岳父岳母、媳妇回娘家的日子,初三日再去舅舅家拜年。
正月初五,走亲戚告一段落,人们又待在家里举行送“祖先(先祖)”典礼。粗心是把大年三十请回来的“祖先(先祖)”送回家去。“天大地大,祖先为大”,武威人在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这六天的每一顿饭前,要先祭拜“祖先(先祖)”,然后才开端动筷。
武威新年期间有闹社火的传统。凉州社火是交融打扮、造型、技巧扮演的传统风俗艺术,除了常有的舞龙、耍狮之外,还有春官老爷、鼓乐队、腰鼓队、秧歌队、大头队、百色队、船姑娘、膏药匠、高跷等扮演内容,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神往,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正月初六,正是年味十足的时分,城镇里凉州社火就陆连续续闹了起来,打扮美丽的社火队充满了浓郁的风俗特征。敲锣打鼓的社火队会走进每一位村民家,为他们高唱吉利的贺词。每一个围观人脸上充满着朴素真挚的笑脸,流露出天然而生的闲适感,美好感。
正月初九,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也是城镇社火进城汇演的日子。那一天,武威城区首要大街要封路,以便社火队跋涉展演。城区大街锣鼓喧天,比肩接踵,摆放规整的社火部队贯穿城区街头巷尾。各个城镇的社火展演部队,带着新春的问好和祝愿,为市区公民带来一场风俗风味稠密的新年文明活动。凉州社火源源不绝,留下了许多前史典故,“王城堡的社火重打一上来”这句妇孺皆知的俗话,反映了凉州公民联合调和的优良传统。凉州社火最为壮丽的扮演是四坝镇的“攻鼓子”,给人以威武雄壮、粗暴豪宕的美感,使观者更能感受到西北人的狂野与洒脱。
武威的元宵节,奇光异彩,风俗各异。赏花灯是武威元宵节传统的风俗活动,每年元宵节,凉州区武南镇白塔寺、永丰镇“普康田园综合体示范园”都要举行大型灯会,赏识花灯的大众比肩接踵,川流不息。武威大众赏花灯的风俗由来已久,唐代薛用弱编撰的《集异记》记载了一个传说,内容是唐玄宗曾夜游西凉,观看西凉灯会,称誉西凉府灯会的隆重。
而在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乡亲们有“诵念凉州宝卷”的风俗。乡亲们念的卷,正式名称是“河西宝卷·武威”,也叫“凉州宝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凉州宝卷是集“说唱吟和”为一体的民间说唱艺术,演唱方式是韵白结合,边说边唱,内容首要是教化人们尊敬六合,与人为善,孝敬爸爸妈妈老一辈,守信尽忠,斥恶扬善,爱国爱民。那一天,凉州宝卷的传承人以扁鼓、碰铃、简板、大钹等乐器配乐,诵念宝卷,为我们祈福。
在凉州区武南镇白塔村,大众都要在元宵节这一天,到凉州白塔寺萨班灵骨塔前闹社火,以此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武威人的风俗是如此五光十色,年味是如此浓郁深沉,但最浓的,仍是亲情与团圆,美好与安全。
责任编辑 :吴 燕
编 辑 :李元辉
统 筹 :张长宝
凉州文明研讨
一个有文明温度的大众号
版权归武威市凉州文明研讨院一切,只能用于个人学习、研讨或赏识,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处,运用本品须经赞同,违者必究。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凉州文明研讨”微信大众号。 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彻底保存作者署名,且不修改文章标题和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