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12病区的榜首天,福建省立医院的援鄂医护们,便接诊了一名亟需插管的危重症患者,患者呼吸越来越困顿,须上有创呼吸机。因防护服缺少,两名年青医师“用塑料袋制造简易阻隔层,套在头上充当面屏”,完结了感染风险极高的操作。
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区,南通大学隶属医院医疗队接诊过一名40多岁的患者,状况不算达观,但氧饱和度较为安稳,“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心率急剧下降”。“咱们尽了最大极力去抢救,但(患者)终究没能逗留。”这令队长顾俊“很懊丧”。
福建省立医院和江苏南通大学隶属医院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2月份即抵达武汉抗疫一线,在战役最剧烈的战场上,主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与死神浴血奋战。一个多月来,他们阅历了医治条件逐渐改进,治好率渐渐的升高,也为那些逝去的生命深感怅惘。
3月15日,福建省立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据守了32天后,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12重症病区关闭。休整两天,医疗队员们又回身前往另一个“重症病区”战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ICU。
得知转化战场,福建省立医院的援鄂队员们在作业群里表态,“疫情不散,咱们不退”。护理组长魏平珠说,“调休就像‘烫手山芋’,队员们扔来扔去,都想着为患者多做点事。”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至3月23日24时,武汉现有确诊病例4268例,其间重症病例1527例。一个多月来,数十万医护人员在湖北抗疫一线,以特别的极力,根本阻断了疫情的延伸,但疫情风险仍在,仍有不少重症患者需求救治。
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12病区患者治好出院 本文图片均为采访目标供图
接纳重症病区
“疫情发作后,我就有预见,要做好预备,说走就走。”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外科(SICU)主任于荣国说,彼时,武汉疫情严峻、人员物资紧急的音讯不断传出,“同行们已从不同省份连续到了武汉,特别是许多重症医学范畴的专家”,而其自己也“早就备好了行李”。
2月13日下午,277人的福建援鄂医疗队带着呼吸机、ECMO等物资,乘坐三架飞机抵达武汉银河机场。走在偌大的航站楼里,魏平珠的感触是,“处处都很安静”。有几人站在一旁冲着医疗队招手,喊着“加油”,似在流泪。“他们应该是武汉本地市民。”魏平珠至今仍记住这个场景。
福建援鄂医疗队成员包含多个科室,许多人关于疫情的知道有限,比方有人从没穿过防护服,乃至未曾见过。原方案抵达武汉后,应有两天防护训练。但留给医护人员的时刻不多。2月14日上午9时,训练开端不久,医疗队便接到指令,要在当日进驻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隶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12、Z13两个重症病区,下午4点,“有必要开端接诊患者”。
福建省立医院138名医护人员担任接手Z12病区。“咱们对环境还不熟。”摆在于荣国和搭档面前的,是一个彻底生疏的“战场”。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系专科医院,病房设备并不适用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此外,医院原有医师一小部分被感染,大部分人则被抽调至其他地方,仅有部分护理尚在。
福建省立医院医疗队员为患者进行吸痰操作
“进入病区后,医疗队对病房进行了恰当调整,包含分病区,树立危重病室。”于荣国称,当地供给的设备不多,医疗队自带设备派上了用场,此外,“肿瘤医院归纳性药物较缺,一两天后,又去问医院调剂药品。”
14日下午4点开端,患者连续入院。依照组织,Z12病区首要收治重症患者,筛查出来的患者被大巴车送来,三个小时内,病区内64个床位便悉数收满。
关于入院患者,医师会排查,哪些归于危重,哪些状况较轻。“短期之内,咱们必定要把患者病况摸一遍,咱们都是再接再励地忙着。”于荣国回想,许多危重症患者需求立刻送入病房,“上呼吸机”。初度穿上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不适应,前期“有些乱”,加之作业量大,身心俱疲。
顾俊系南通大学隶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其带队进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时,面对相同的状况。“咱们接纳的是重症病区,由一般病区改建,跟其他两个医疗队共管。”顾俊称,2月3日各医疗队实地检查时,病区尚在改造中,经连夜施工,次日刚才正式接纳患者,“33张床位很快收满”,“都是重症、危重症”。
接手病区前,医护人员均承受了流行症感染操控训练及心思教导,特别是防护设备的穿戴和脱卸。“许多医护人员榜首次进入阻隔病房,或多或少会有些严峻。”顾俊称,咱们是呼吸与危重症专业或许是重症医学专业身世,对抢救重症患者应有底气、决心,但这次面对的是“流行症导致的重症患者”。
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南通大学隶属医院医护人员问询患者病况。
啃“硬骨头”
开端送进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12病区的64位患者,大多是集合性感染,“一来一家人”。而60岁以上的晚年患者则到达85%,脑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根底病缠身。对这些患者的救治,犹如啃“硬骨头”。
2月14日进入Z12病区当天,医疗队便接诊了一名亟需抢救的危重症患者。该患者有脑梗,堕入昏倒中,一起发着高烧,血压偏低。经高流量吸氧、液体复苏等办法后,患者状况仍旧欠好,呼吸越来越困顿,须进行气管插管,上有创呼吸机。
“咱们想把他转进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但人员、设备都还没有到位。”于荣国说,医护人员不得不在一般病房为患者施行气管插管医治。插管过程中,患者呛咳会发作气溶胶,极易形成病毒感染。彼时防护面屏等配备没有配齐,两名年青医师“用塑料袋制造简易阻隔层,套在头上充当面屏”,完结了气管插管操作,并衔接上呼吸机,“十分英勇”。
也有怅惘。医疗队整建制“接手”Z12病区次日,一名患者离世。“在ICU还没有建起来的状况下,药物和设备又没有彻底到位的,这时候就呈现了榜首例逝世病例。他(的病况)十分重,没有及时抢救过来。”于荣国至今仍深感怅惘。
关于高龄患者,新冠肺炎尤为“阴险”。
南通大学隶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张佳佳地点的黄石中医院重症病区中,有一位91岁的奶奶,根底疾病较多,确诊新冠肺炎后状况一向不达观。张佳佳将白叟儿子、儿媳录来的视频放在她耳旁听,鼓舞她“必定加油”。
“从2月15日进入病房开端,白叟阅历了数次抢救,每次都能挺过来。”2月下旬某日的清晨5时左右,张佳佳发现,最近一次被“医护人员拉回来”后一向昏睡的白叟,“轻轻睁开了眼睛”。她很高兴,拍下相片发到群里,和搭档共享。
但白叟终究仍是败下阵来,不久逝世。“奶奶年岁大了,有些医治,她也受不了。”在这些高龄患者面前,张佳佳和搭档们就像孩子相同,“都是爷爷、奶奶地叫,可亲近了,不会唤姓名”。“很无法,咱们也期望极力去救。”
南通大学隶属医院护理和搭档在黄石中医院重症病区据守一个多月,至今没有撤离。
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往往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状况,缺氧后又进一步形成严峻并发症。“一些年岁大的患者,若有根底疾病,或会并发有休克、循环衰竭等症状。”顾俊告知汹涌新闻。
担任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12病区外,于荣国也会参加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巡视”,即前往其他医院“筛查重症患者”,将其转入救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定点收治后,运用专家优势,会集医治危、重症患者,尽量削减逝世。”于荣国说,从后期逝世率下降的成果看,效果显著。
救命的“管路”
关于严峻缺氧的患者,若一般氧疗、乃至无创呼吸机都难以缓解其苦楚,就需求采纳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佐呼吸。“这是最常用的抢救办法。”顾俊说,保持患者呼吸,氧分足够,这是根底,“不然不等其他医治发挥作用,人现已不行了。”
2月6日深夜,一名危重症白叟被送入顾俊地点病区时,已呈极度缺氧状况,“就像阅历了长距离跑”,“大口喘气”,且呈现了认识妨碍。“(白叟)又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一来,就进入抢救程序。”顾俊彼时正值夜班,敏捷招集搭档手术。
麻醉科医师进行气管插管,管床医师、护理预备好呼吸机,调整参数。插管完结后,敏捷将呼吸机与患者衔接,添加供氧浓度。但一套流程下来,病况仅是略有改进。“患者心跳快、血压低,仍处于休克状况。”顾俊说,此刻需求用到“深静脉置管”操作,向患者输入比方升压药之类的血管活性药物,以及镇痛冷静药物。
所谓深静脉置管,不同于平常“在手背上打针”,而是需求寻觅人体深部静脉处——通常是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放一个留置管,将药物安全、快速地输入人体,到达抢救意图。在新冠肺炎重症病区,这是医护人员常常用到的“操作”。
而这往往意味着,医护人员会暴露在更大的感染风险中。“重症患者周围的含病毒气溶胶含量很高,医师触摸时刻越长,感染可能性越大,特别做气管插管时。‘深静脉置管’手术是在颈部或许锁骨下方,离患者的呼吸道很近,感染风险会比平常大许多。”顾俊说。此外,厚重的防护服、起雾了的面罩以及因戴有手套而失掉灵活性的双手,这都给手术施行带来困难。
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后,顾俊和搭档又为患者插上了胃管、尿管。“每一根管子都是抢救他生命的重要管路。”顾俊说,历经三个小时的开端抢救后,患者血压趋于安稳,血氧饱和度由开端的60左右——“一个十分风险的数值”,升到“及格线90”以上,保持在90~93,“虽不抱负,但已算达观”。
此刻“抢救”没有完毕,医护人员不敢大意。每隔半个小时,要抽患者一次动脉血,进行血气剖析,以了解其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况,然后根据成果调整呼吸机参数。血压水平、尿量也需随时重视,并据此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运用量。
“医治方案方面,首要根据国家卫健委出书的新冠肺炎医治标准,包含运用一些抗病毒药、恰当的激素,以及保持养分支撑、水电解质平衡,也会用一些进步免疫力的药。”顾俊着重,这并非原封不动,需根据详细病况改变予以调整。
即使每一个细节都极力做到了极致,重症患者的生命能否被拯救,仍不彻底由医护人员决议。“抢救”上述患者后一周,顾俊及搭档撤出和其他医疗队共管的病区,独自办理另一病区。“后期我也了解了一下他的状况,彼时尚在用呼吸机,没有脱离生命风险。”顾俊说。
“把该上的办法尽早上了”
重症患者,有人治好,也有人离去。一些患者即使上了呼吸机,血氧目标仍越来越低,心跳越来越无力、缓慢。患者的离去有时是忽然发作的。有重症患者前一分钟病况还算安稳,后一分钟突发状况便袭来,血压骤降、心脏中止,虽经全力抢救,仍旧难以拯救。
顾俊回想,曾有一名40多岁的患者,状况不算达观,但也“马大意虎”,氧饱和度较为安稳,“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心率急剧下降。”阅历多了,顾俊和其他专家也有总结,“许多危重患者会并发心肌受损,很可能呈现心跳骤停的状况”。一旦心跳骤停,即使医师就站在周围,也很难抢救回来。
这名40多岁的患者抢救无效,令顾俊“很懊丧”。“咱们尽了最大极力去抢救,但(患者)终究没能逗留。他还年青,原本在自己的日子轨道上,安全高兴。”顾俊说。
国家卫健委高等级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弟子桑岭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抢救重症患者40多天,关于“之前好好的,忽然就加剧了”的现象,其承受媒体采访时称,其实就是,患者的耐受性让人感觉“患者如同还行”,但血氧其实渐渐的开端低了。“血氧低累积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就会迸发出来。”桑岭提及,业界称之为“缄默沉静的低氧血症”。
“一些特别抢救办法,比方气管插管,还没上呢,患者就现已逝世了,或许没有时刻去抢救。”于荣国告知汹涌新闻,对此,“能做的就是尽量把关口前移,及早发现、及早医治,及早干涉。”
据《南边人物周刊》报导,在2月5日印发的《新式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治方案(试行第五版)》中,重症、危重症医治办法中的“呼吸支撑”,由本来抽象的一段话,变更为明晰的四条,其间第二条“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的辅导定见指出,若短时刻(1-2小时)内病况无改进乃至恶化,应当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第三条则为“有创机械通气”,即气管插管。
“及时发现重症患者,采纳针对性医治,避免这些重症患者向危重症患者改变——‘打断’疾病发展趋势,进步抢救成功率。”于荣国说,“关口前移”的含义颇大。其在其他医院巡视时也发现,“把该上的办法尽早上了,患者的症状大多能改进”。
心思战
从2月14日收治榜首批患者开端,于荣国就感触到了患者的“焦虑”,“有的患者会对自己的日后感到忧虑。”关于进入重症病区承受医治,不少患者有所冲突。
“一些患者很惧怕。”福建省立医院护理组长魏平珠提及,因病房大门处暂时贴了一张“重病室”的纸条,一名患者坚决不肯入住,称“白纸写字不吉祥”。她不得不把那张白纸撕掉,以抚慰患者。
晚上不敢睡觉,这也是不少患者的常态。“(部分患者)老怕自己睡下就起不来了。”魏平珠值通宵夜班时,总有患者隔一瞬间就从病房里出来叫护理,乃至要求把门开着,“对医护人员形成了依靠,期望咱们能一向在那。”
在一次查房中,一名白叟告知医护人员,他有两个橙子,但“舍不得吃掉”,请护理给近邻病区的爱人送去。“很感动,但根据规则,人员不能跨病区交游。(病区)主任便安慰他,会请另一病区护理长帮助组织生果。”魏平珠说。次日,主任买了整袋苹果,拿到病区发给患者。
“不断和患者沟通,才能做细作业,了解他们的需求。”魏平珠说,全面的心思评价后,对部分心思问题较重者,医护人员会进行“心思干涉”,大部分患者的焦虑心情会得到缓解,“决心增强”。
张佳佳在重症病区会遇到相似状况。一名80多岁的老奶奶刚进病房时有些惧怕,总给她想念,“闺女啊,我进来了,就出不去了”。白叟告知张佳佳,自己写有“遗言”——她在贴身口袋里放有千余元钱,这是留给其孙子的,托张佳佳“必定转交”。因阻隔规则,即使消了毒,钱也带不出去。为让白叟安心,张佳佳将钱收下放在病床旁的抽屉里,告知她待出院时亲手交给孙子。
关闭的重症病区内,患者没有家族陪护,医患之间树立信赖显得重要。“一个人进到重症病房,见到这么多身着防护服、‘看不见脸’的医护人员,肯定是很怕的。”对张佳佳而言,能做的就是“多跟他们说话”。患者有倾吐愿望时,张佳佳耐性去听,这会赢得前者的好感,然后合作医治。
咱们也会想一些“暖心”的办法,比方找患者家族录制视频,发到医护人员手机上,在患者清醒时放到其耳边听。气氛凝重的重症病房内呈现家人的声响,这对患者来说多少有些安慰。
“有些白叟就像‘长幼孩儿’,让他们吃饭,得‘威逼利诱’。”张佳佳说,前述老奶奶屡次不肯意吃饭,护理只得哄她,“孙子打电话来说,要是不吃饭,就不理你了”,白叟一听,立马便动筷子。
顾俊说,和患者沟通,不得不说些“好心的谎话”。“比方,告知患者‘状况不是太严峻’,再坚持坚持,过几天就能出病房。但实在的状况是蛮重的,咱们不会直说。”患者状况操控较为明亮时,顾俊和搭档会自动和患者聊聊家里的状况,出院后的方案。
见惯“存亡”,未变“麻痹”
历经月余的“存亡战”,危、重症患者的人数在一天天往跌落。
3月15日,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隶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12、Z13重症病区完结“关区”。入驻32天,福建省立医院医疗队收治了83名新冠肺炎患者,其间危重症和重症69名,年纪最大的97岁。通过医治,危重症、重症患者转为轻症的超越70%,治好出院42人。
“(收治的)大部分患者从重型、危重型变成一般型,烧也退了,渐渐恢复,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后,就可以出院,或转到社区定点阻隔医治。”于荣国说,但也有“单个的”,病况加剧,需转入ICU。
因病况平缓,一位95岁的大爷从重症病区转出,临走时,拉着魏平珠和搭档,用自己手机“拍了一张合照”,说“必定要记住”医护人员。“由于照料他日子、处理大小便,他有些内疚,也有些害臊,不论咱们做得好或欠好,他都给咱们竖起大拇指,很高兴的姿态。”魏平珠以为,正是由于这些“心爱的人”,自己虽在重症病区见惯了“存亡”,但没有为此变得“麻痹”。
3月17日,休整两天后,福建省立医院医疗队接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ICU,重回一线,“和死神抢人”。得知此过后,队员们在作业群里表态,“疫情不散,咱们不退”。“调休就像‘烫手山芋’,队员们扔来扔去,都想着为患者多做点事。”魏平珠说。
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顾俊和搭档们也挨近完结阶段性人物。3月23日,病区尚有重型患者3人,一般型患者8人。医疗队接到告诉,中法新城院区多支医疗队将逐渐撤离,兼并院区。依照方案,完结患者出院、转对应病区作业后,原地待命。
一天晚上,南通大学隶属医院援鄂护师朱志红巡视病房,看到一位阿姨在看手机,便去问询。“睡不着,你能陪我说会话吗?”阿姨问朱志红,接着翻出曾经的相片,说自己很爱美,喜爱跳舞,现在却洗脸也需求护理帮助。谈天完毕后,阿姨在手机上打出住址,要朱志红记住,“今后必定要来做客”。
恍惚之间,朱志红只记住了“武汉”两个字。下班走出医院大门,路灯朦胧,路旁边班车等待着夜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