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有人在网络发问:新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民间节日吗?六甲番人觉得这样的一个问题问得十分古怪,有误导的嫌疑,传统节日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有什么相关?这是要给传统节日贴上什么标签吗?
新年、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被以为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都是陈旧的节日,在千百年的前史开展中,也都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并撒播至今,有些风俗会带着特定的前史痕迹,但硬是将传统节日贴上奴隶和封建的标签,显然是极端不当的。
四大传统节日中,新年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最陈旧的节日,有人以为新年来源于殷商时期年初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其实还要更早,新年指阴历正月一日,在古代曾有上日、元日、改岁、三朝、正日、元辰、岁日、新正、新元、元旦等称号,在民间一般称为“新年”,“新年”这一称号在民国时期开端才被逐步运用,但节日风俗仍是沿袭本来的新年风俗。
上日指阴历初一,作为节日的“上日”早在尧舜时期就已呈现,《史记·五帝本纪》就曾说到“正月上日,舜受终於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尚书大传》也有“正月上日,受总算文祖”等记载,这都说明晰早在尧舜时期就有新年的风俗,并与岁首祈年祭祀有关。
清明节则是传统祭祖节日,主题是上坟祭祀、思念先人,最早源自上古时代的先人崇奉与春祭礼俗,时刻不迟于周朝,后来又逐步交融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风俗,最后于宋元时期定型。
端午节指阴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五月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最早源自天象崇拜,节日风俗与上古原始崇奉、祭祀文明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天然文明内容有关,其间尤以龙舟竞渡、吃粽子和挂艾草菖蒲最广为人知,很多人误以为端午节是因为屈原才呈现的,但其实龙舟竞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是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化而来。
中秋节指阴历八月十五,是秋季时令风俗的归纳,风俗包括拜月、赏月、舞火龙、玩花灯等,包括月圆人圆、怀乡思家、祈盼美好等文明内核,中秋节也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化而来,中秋节虽在唐代才成为官方确定的全国性节日,但早在汉代就已遍及,而祭月的风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呈现。
综上所述,四大传统节日都源自祭祀活动,或是祭祀先人,或是祭祀天象,后来在开展过程中,又交融了时节特征、日子小习气和人们的情感心思诉求,而这些,与什么社会形态毫无相关,假如必定要按前史时期区分,那么至少新年的来源会早于所谓的奴隶社会。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我们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