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现代生活网资讯正文

黄帝我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领袖成吉思汗才是真实的后代

2020-04-05 01:56:46  阅读:1474 作者:责任编辑NO。许安怡0216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说道:今天的中国人为什么自称为“炎黄子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回顾一下。

清明节是华夏儿女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形式是祭祖扫墓。也就是说,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今年清明节,因为”疫情“的原因,一年一度的公祭”黄帝“的活动被暂停了,还好,现在可以”云祭祀“。

现传“黄帝陵”、“黄帝祠”、“黄帝城”、“轩辕庙”以及一切和黄帝有关的人文古迹都在诉说一个与黄帝的关系,这样的一个问题人们已经感到手足无措。

黄帝到底来自哪里,慢慢的变成了千古之谜。

今天的“炎黄子孙”到底该向哪个”黄帝墓“祭拜?

黄帝从何而来?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司马迁这个说法很蹊跷,黄帝生活的时代怎么会有”公孙“这个姓氏呢。

”公孙“大概在春秋中晚期作为”公侯之孙“才出现在姓氏中。

黄帝到底从何处来?《史记》中没有记载,但《魏书》中有明确的线索。

《魏书·帝纪》所记“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等载录正在与今日的考古成果不断重合。

《北史 卷一》记载:“魏(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 1980年大兴安岭嘎仙洞北魏石刻祝文的发现证实大鲜卑山就是大兴安岭。鲜卑族自称为黄帝儿子昌意的后裔至少在这一点得到了证实。

昌意的后代,有一个叫王俭的人。他于公元前2333年,在辽东建立了古朝鲜王国。成为朝鲜人的祖先。

清楚了黄帝的身份,剩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黄帝到底是哪里人 ,黄帝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来自哪里,哪里才是黄帝的“轩辕之丘”?

司马迁说黄帝“逐水草而居”、“迁徙往来无常处”,这一点应该没什么问题,可以说明黄帝是游牧部落。

黄帝从北方而来,“黄帝号有熊”。

古代的号与国名有关,也就是说黄帝国号“有熊”。

大兴安岭南麓与呼伦贝尔一带古称“秀荣”,“有熊”与“秀荣读音相似,这个地名应该是黄帝活动期间留下的历史痕迹。

《魏书》中有”秀容界有池三所……清深不可测,相传曰‘祁连’池,魏言‘天池’也。”

可见,秀容就是今天的呼伦贝尔,那里有清澈的高原湖泊,在《蒙古秘史》中它被称为“天湖”。

今天,流入呼伦贝尔的河还叫“统格里溪”,那是蒙古语“天”的读音“腾格里”的异写。

黄帝的“黄”字,在早期甲骨文是胸前佩戴一块大玉石的人,这是远古文字的本意,也就是说,胸前那块珍贵的大玉佩名为“黄”。

那么,“黄”就是黄帝族首领的私物,黄帝就是胸前佩挂着黄的族人的帝。

这种解释可以在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勾云形玉佩”文物所吻合。

我们大家都知道,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也符合黄帝生活的时代。红山文化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今天的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上,刻有出自《礼记》的一段文字:“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蓟在古代是北京以为一代,包括呼伦贝尔区域。

原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黄帝发迹于同一地方,或可称得上是老乡。从成吉思汗的身上,我们大家可以看到黄帝远去的背影。

黄帝说的是什么语言?

看来,黄帝说的不是陕北话,很多陕北老乡肯定要骂人了。

《史记·封禅书》中记载:

“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有学者考证,”(满洲)女直语把弓箭读作”鸟号“。黄帝把弓箭读作”鸟号“。说明黄帝说的是古代女直(满洲)语。

我们大家都知道《颛顼历》是古代历法之一,传说是黄帝始作,颛顼修订,帝尧完善,沿用至汉武帝时代。

如果,我们把《颛顼历》中的专有纪年名词写出来,你会有新的发现:

第一年 焉逢摄提格  太初元年

第二年 端蒙单阏  二年

第三年 游非执徐  三年

第四年 疆梧大荒落  四年

第一年 徒维敦祥   天汉元年

第二年 祝犁协洽   二年

第三年 商横涒滩   三年

第四年 昭阳作鄂   四年

……

这些在汉语中看起来莫名其妙的专有名称就是黄帝和颛顼说的语言,都是阿尔泰语。

大家注意”端蒙单阏“,用汉字音译,“单阏”就是“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呼。

原来,黄帝是黄帝部族的“单于”,他根本不会说汉语。

"阿尔泰"是蒙古语,意为"金",以绵亘于中、蒙、俄边境的阿尔泰山得名。

黄帝次子昌意即蒙古语“Sangyin”,昌意之子之子“颛顼”,而“颛顼”就是蒙古语:“Zhuanxiu”,汉语意思是“入夏”,为夏前之朝。

黄帝之孙颛顼,是五帝中的老二,直接继承的是黄帝之位。

颛顼是人名专用字,声旁都是页,其原始读音两字可能原本有同样的读音,如读作是”xūxū“,页页就是”蠕蠕“的异写字,是阿尔泰游牧民族中的一个族名。

《魏书》中有”蠕蠕传“,是东胡之苗裔也”,属于东胡和匈奴的后代。北魏时,蠕蠕建立了“柔然”。赵薇版《花木兰》中,赵薇的对手就是“柔然”。

五帝中的老三:帝喾,其父为“娇极”,也是女直的异写。

今天的阿尔泰语分为三大语族:突厥语,蒙古语,折叠通古斯语族。折叠通古斯语族分为两大语支,即满语和通古斯语支。

黄帝到底活了多少岁?

相传,黄帝活了一百一十岁。

《圣经》中的先知也都十分长寿,亚伯拉罕就活了175岁。

远古时代的黄帝真的很长寿?非也。

五帝是五个朝代,每个朝代都有数个帝王,他们共同使用用一个名号。

考古学家许顺湛先生在他的《五帝时代研究》中这样推测五帝年限:

黄帝时代:传十世,约1520年。约公元前4420年—公元前2900年。所属文化为仰韶文化中、晚期。

颛顼时代:传九世,约350年。约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550年。所属文化为龙山文化。

帝喾时代:传十世,包括尧,约400年。约公元前2550年—公元前2150年。所属文化为龙山文化。

帝舜时代:传一世,约50年。约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2100年。所属文化为龙山文化。

这样解释五帝,便容易理解了。

由此来看,三皇五帝是朝代而不是几个王,与此同义,《吕氏春秋》曰:“神农十七世有天下”,意思是说神农之朝传了十七代,而后才被黄帝所取代。

现在所说的黄帝墓有很多处,如果黄帝是很多人并非指的是一人的话,所用传说中陵墓都有很大的可能是真的。

上面《史记·封禅书》中的那段引言:“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这段话中指明了黄帝葬于“鼎湖”。鼎湖在哪里?

阿拉伯古代地理著作《世界疆域志》中记载,巴尔喀什湖原名“坦伦湖”taring-kul,Taring古突厥语是“深”的意思。

但司马迁把taring译成“鼎”,又是音译与意译的结合,“鼎湖”本质仍然是汉字注音。

可以推测,《史记》中的“鼎湖”黄帝墓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三道海子石堆墓就有很大的可能是司马迁所说的鼎湖黄帝墓。

看来,真正的黄帝墓不在陕北的黄土高原。

黄帝曾在陕北长期活动,为什么死后葬于阿尔泰游牧区域呢?

正如黄帝的后来者成吉思汗死在西征路上一样,只是黄帝没有被记录下来而已。

《山海经·西次三经》中记载:“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黄帝曾在昆仑山上封禅,昆仑山就在阿尔泰山之南,正如《庄子》中所说:“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